一名女子依据手机上的家庭用药软件自行配药,结果导致了胃溃疡。这个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医生的诊断,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不明智的。如今,家庭用药软件成为了市民的新宠,但是这些看似人性化的免费软件,实则缺乏科学依据,往往导致抗生素的滥用,产生不良后果。
随着气温的下降,感冒成为了人们常见的疾病。林小姐作为智能手机爱好者,在感冒时选择了一款推荐药品的软件。她根据软件提供的“对症找药”功能,选择了感冒类别的“泰诺”和头痛类别的“阿司匹林”进行服用。混合服用这两种药物后,虽然感冒症状有所好转,却导致了胃部疼痛。最终,经过医院急诊检查,林小姐被确诊为胃溃疡。
医生指出,“泰诺”加“阿司匹林”治疗感冒的风险很大。这两种药物都含有退烧药成分,混合服用容易导致药物过量。它们对胃黏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容易引发急性胃炎和溃疡发作。
如今,手机下载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家庭用药软件,功能强大,包括药品真伪查询、对症找药、孕妇用药等多种功能。这些软件声称由专家编写,但专业医师对其持怀疑态度。市民在使用这些软件时,往往忽略了自身病情的复杂性,也忽略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可能导致药物错用和抗生素滥用。
急诊科专家表示,无论电子信息多么发达,仍然无法取代人脑的作用。虽然这些软件在设计上尽量详细地“询问病情”,但电脑对疾病的诊断始终不如医生当面询问来得准确。如果市民提供的相关信息不全,软件也可能出现错误提示。专家提醒市民,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相信没有科学依据的家庭用药软件。
家庭用药软件虽然为市民提供了方便,但它们可能加剧药物错用和抗生素滥用的风险。市民在使用这些药物软件时应该保持警惕,不能盲目依赖。当身体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健康无价,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