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8月开始,位于国家贫困县的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率先尝试了一项农民看病“全报销”的政策。这一创新举措在桑植县引起了巨大的变化,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在这个政策下,只需缴纳一定的“门槛费”,参与新农合的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即可享受全报销的待遇。这一政策让许多因病困扰多年的农民得以获得医疗救治。
以桑植县洪家关乡的农民刘远运和老伴为例,他们长期患有阑尾炎和胆囊炎,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很少能够上医院看病。得知只需支付150元的“门槛费”就能在乡镇卫生院免费住院后,他们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出院时,他们的总费用为2367元,新农合报销了2067元。刘远运感慨地说:“按照以前的报销比例,自己要掏1200元左右,现在省了一大笔钱,农民终于敢住院了!”
桑植县卫生局局长陈俊文介绍,通过充分利用新农合资金,这一改革并未增加桑植县的财政负担。为了防止过度医疗,桑植县农合办与乡镇卫生院签订了服务协议,加强了对患者入院审查、住院治疗、出院报销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还对各乡镇卫生院的人均住院费、药品比例、检查阳性率等项目进行定期考核,确保新农合基金的安全运行。
过去,在我国的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医疗基础较差,群众普遍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农合作为覆盖全球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制度,被形象地称为“健康保护伞”。为了让全省农民都能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湖南省于2012年3月正式在全省推行了参合农民免费乡镇住院付费机制改革。这一改革使得4600多万“参合”农民实现了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在深入一些实行“全报销”政策的贫困县进行调研后,记者发现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他们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价廉的医疗服务,因此对这项政策赞不绝口。当地乡镇卫生院的门诊、住院人数和业务收入也在逐步增加,医患关系更加和谐。这一政策实现了农民得实惠、得口碑、医院有利润的“三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