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问题的症结:社保投入比例亟待提高
在一场财经论坛中,国家税务总局前副局长许善达发出引人深思的言论。他指出,当前养老金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表面所见的那些,而是收入中用于社保的比例过低。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养老金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从财政部向全国人大提交的预算报告来看,我国收入大约占GDP的36%,这个数字与美国和英国相当。在社会保障的投入上,我们只有收入的6-7%,相较之下,美国的投入比例高达16%-17%。这意味着在满足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需求方面,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许善达强调,即使是与美国的投入比例相接近,也难以满足现有的养老需求。
那么,财政收入中的大部分资金究竟去了哪里?许善达分析,很大一部分资金被投入到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投资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支出问题,如三公经费、盖楼等。这些支出确实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需要进行政策调整。但最根本的结构性失衡在于,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国有净资产投资,导致社保部分的投入仅占收入的6-7%。在这种背景下,其他的小政策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多年来,国有经营性资产收益虽然不少,但大部分用于其自身的增值保值。例如,国资委系统每年给财政上交的收益中,仅有小部分真正用于社保。这样的格局使得社保制度难以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国有经营性资产收益与社保渠道有效结合。
最近的三中全会透露出的信息是国有资产收益上交30%。许善达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投入方式和比例还需进一步明确。他强调,上交的资金应该直接进入社保基金,避免再次投入到国有企业。而且,社保基金的管理应该专注于社保本身,避免涉及到过多的企业经营决策。
要解决社保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解决收入中用于社保的比例过低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从源头上调整政策,确保收入的一定比例直接投入到社保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