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近日陷入争议漩涡,原因是其成分中存在未在药监局备案的物质。这一消息由黑龙江媒体率先曝光,立即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对此事件,红牛公司尚未发表官方回应。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已派遣团队赴黑龙江进行调查,以澄清事实真相。
今天,回龙观医院科研办的谭云龙主任针对红牛饮料中的苯甲酸钠和咖啡因的配比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红牛饮料中的苯甲酸钠和咖啡因的配比接近1:1,这种配比有可能产生兴奋作用。
事件的在于红牛罐体配料表的问题。据报道,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查证过程中发现,红牛饮料罐体配料表及食品添加剂的标注和有关文件的批文存在不符的情况。具体来说,红牛产品罐体标注了柠檬酸、柠檬酸钠、咖啡因、苯甲酸铵、胭脂红、柠檬黄等6种添加剂,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对红牛生产的批文中并没有苯甲酸钠、胭脂红等几种成分。
苯甲酸钠作为一种添加剂,在没有出现在国家药监局备案配料表中的情况下,被指出可能与咖啡因产生作用,生成国家一类精神药品。这种药品因其潜在的副作用,被称为“毒品”。
对于这一系列的指控和质疑,红牛公司一直保持沉默,电话无人接听或挂断,短信无回复。尽管有消息显示红牛北京方面已启程赴哈尔滨调查此事,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官方说法公布。
当地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分局的齐局长表示,已抽检的样品已送往检测机构。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他们不会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或评论。据齐局长透露,检测机构通常会在半个月内出具检测结果,检测依据的是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检测还将涉及该品牌提供的批文之外的食品添加剂。
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的成分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在权威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仍需保持关注和等待,希望红牛公司能够尽快回应公众的质疑,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