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通报】端午临近,夏秋之交,警惕贝类毒素中毒风险!苏州卫监部门发出重要消费提示
随着天气渐暖,六一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人们开始享受海鲜美食的季节。在这其中,贝类以其鲜美口感和丰富营养成为不少人的首选。近期苏州卫监部门发出重要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市民及食品生产经营者注意防范贝类毒素中毒的风险。
一、对消费者提示:
在享受贝类美食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加工新鲜贝类时,要去除中肠腺等内脏,以免摄入潜在毒素。尽量避免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因为汤汁中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贝类毒素。建议避免一次食用大量贝类,分散食用风险。如果在食用贝类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如口部及四肢麻痹、肠胃不适等,应尽快就医,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提示:
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密切关注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海域赤潮信息。避免捕捞、销售有毒赤潮海域的贝类,以免将毒素带入食品供应链。在加工贝类时,同样要去除中肠腺等内脏,以降低潜在风险。餐饮业在加工贝类时,最好弃掉蒸煮贝类的汤汁。一旦发生食用贝类中毒事件,应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据了解,贝类毒素主要由浮游藻类产生,当海水中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出现赤潮时,生长在相应海域的贝类所含毒素会迅速增加。苏州卫监部门特别指出,麻痹性贝类毒素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类型之一。这种毒素存在于扇贝、贻贝、蛤等双壳贝类中,通常在内脏中的含量较高,常规的烹调加工方式无法将其去除。麻痹性贝类中毒潜伏期较短,症状严重,甚至可能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市民和食品生产经营者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在享受海鲜美食的务必注意食品安全,避免贝类毒素中毒的风险。如有疑虑或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让我们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六一端午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