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智能手机上的健康检测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健康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的功能丰富多样,包括心率检测、视力测试、色盲色弱测试,甚至还包括快速催眠等。这些应用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让我们一起跟随武汉晚报的记者进行实地验证。
一、测心率:准确但不适用于特定人群
打开测心率应用,将手指放在摄像头处,静止不动。不久后,心率数便会在手机上显示。在验证过程中,记者和医生分别用此应用和传统方法测量心率,结果显示手机应用测量结果相当准确。专家指出,这种方式受房颤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影响较大,因此不适用于所有人。
二、测视力:手机测试仅供参考
手机测视力应用通过观察手机上的字母来检测视力。与专业视力测试相比,手机测试的结果差距较大。专家表示,手机测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显示屏清晰度、亮度、反光等,因此其准确性有待提高。
三、测色盲色弱: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够准确
色盲色弱测试应用通过特定的图片测试用户的辨色能力。虽然手机测试的结果与正规检查相比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专家提醒,手机显示屏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不如正规检查准确。
四、一分钟催眠:效果待验证
一些应用声称通过特定的图像和音乐能够改善睡眠。记者在实地验证中发现,这种方式的催眠效果并不明显。专家表示,睡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专业的诊断方法和设备来监测和分析。仅凭手机应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这些智能手机上的健康检测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但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机构的诊断。专家提醒,市民在使用这些应用时应保持理性态度,不可盲目轻信和依赖。毕竟医学诊断专业度高,人的个体差异化大,真要看病还得上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房颤患者等特殊情况,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心率数据也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在追求便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专业医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