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科 >

官员怪市民烹饪增PM2.5 专家称说法“太牵强”

  • 妇科
  • 2025-04-13
  • www.shiguanyingerw.cn
  • 试管婴儿网

一场关于烹饪与PM2.5之间关系的热议在网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昨天,北京市外事办主任赵会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信息:烹饪,尤其是我们传统的中式烹饪,对城市空气质量的贡献也不容小觑。

随着2014年APEC峰会的日益临近,雁栖湖将成为全球的焦点。而背后的这场关于清洁空气的讨论,更是在东方卫视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被推向了高潮。赵主任介绍了北京市未来几年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详细阐述了其中的八大措施,从控制人口和机动车数量,到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再到关闭一些重污染企业,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随后,赵主任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给我们的市民提出希望,比如我们中国人的烹饪方式,在城市规模扩大后,对PM2.5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一言论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各方的热议。

网友们的反应热烈而有趣。有人调侃称,是不是应该实行做饭的单双号制度,还有人质疑,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做饭,为何现在的烹饪会产生雾霾?而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建民则认为,虽然家庭烹饪确实会产生颗粒物,但对于整个城市的PM2.5贡献度,目前还没有科学的研究结果来明确说明。他认为把烹饪作为北京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些牵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谢绍东则持不同看法。他表示,虽然具体占比难以确定,但烹饪污染应该得到控制。在他看来,餐馆的烹饪排放要高于居民家庭烹饪,因为餐馆用油多且频率高。但即便占比小,也不应成为放任的理由。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减少家庭炒菜用油,既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也是对环保的贡献。

这场关于烹饪与空气质量的讨论,不仅揭示了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关切,也展现出了专家之间的不同观点。无疑,清洁空气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无论是一碗饭的烹饪,还是更广泛的生活方式选择,都是对我们共同环境的负责和关爱。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此处省略原文中的部分宣传语)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