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妇科 >

多次大雾阴霾天引发PM2.5争论战

  • 妇科
  • 2025-04-13
  • www.shiguanyingerw.cn
  • 试管婴儿网

阴霾天气是当下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其产生源于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造成的空气混浊现象。每当这种天气出现,水平能见度就会降低到十公里以下,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北京和全国部分地区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更是让公众对PM监测充满了担忧。相关专家对此提出了警示,阴霾天气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在不久前的一次访谈中,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林章凛透露,PM2.5颗粒可以进入支气管和肺部肺泡,并且进一步进入血液。这种颗粒物不仅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还会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生育系统、神经系统和遗传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他的言论引发了公众对于PM监测的新关注。在我国之前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中,主要关注的是PM10的监测,而PM2.5一直未被纳入常规监测范围。这让公众产生了疑虑,因为在实际感受中,空气质量状况与PM10的监测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是否应监测PM2.5的争论。

今年以来,随着公众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不能发布PM2.5监测数值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人们开始质疑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态度。林章凛教授明确指出,“环保的第一要素是人民的健康。”他强调,即使PM2.5暂时无法降低,公开相关数据也能让人们采取暂时的保护措施,减少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他认为环保部门作为纳税人资金的受托方,公开数据是其最基本的责任。

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这场争论被推到了高潮。在环保部最近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中,PM2.5新标准终于浮出水面。此次标准最大的调整是将PM2.5和臭氧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这也标志着我国结束了长达11年的PM10标准时代。征求意见稿指出,新标准的实施不迟于2016年。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标准草案,争取尽快正式发布。这一标准的出台,无疑是我国环保事业的一大进步,也是对公众关注的积极回应。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