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污染与黄曲霉毒素——如何预防及识别粮食霉变
食品受到霉菌,甚至是黄曲霉菌的污染后,并不一定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霉菌的污染,就一定不会产生毒素。防止霉变是预防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
在农业生产方面,防霉的主要方法包括加强田间管理。一旦发现作物被霉菌污染,农业生产者应迅速采取行动,及时清除。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拔掉受污染的植株,收集在塑料口袋中,然后挖坑埋掉。脱水处理也是一个关键步骤。粮食收获后应立即晾干,以脱出水分,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对于食品消费者来说,购买新鲜无霉变的粮食是首要任务。消费者应该注意适量购买、合理储存,避免粮食长时间存放。那么如何辨别粮食是否霉变呢?
看颜色。正常的粮食具有其特有的颜色,如大米的白色、小麦的褐色等。如果粮食颜色发暗,可能就已经发生了霉变。看色泽。新鲜无霉变的粮粒具有自然的光泽,而霉变的粮食往往光泽差。嗅气味。将粮食放在手心,靠近鼻端嗅其气味,新鲜的粮食有特有的香气,而霉变的粮食则带有明显的霉味。
对于家庭而言,一般缺乏专业的储存设施。粮食放置的时间越长,发生霉变、产生毒素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家庭应该根据食用量来减少购买数量,并尽量缩短保存时间。粮食应该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因为粮食在收获后仍然有生命活动,需要分解大分子以获取能量,这个过程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热量。为了尽快带走这些水分和热能,保持低温、干燥状态是关键。在粮食加工和经营单位,应避免粮食堆码过高、过大,因为粮食中的纤维、蛋白质、淀粉等都可以吸潮。为了防止粮食发生返潮现象,应将其离地存放。
只有做好防霉工作,才能有效预防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保障食品的安全。希望通过以上方法,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更好地防止食品受到霉菌的污染,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