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高温酷热,我们可能会发现周围的同事、朋友、亲人的脾气也似乎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容易激动。其实,这种现象并非难以捉摸,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在酷暑难耐的日子里,全国各大城市都经受着高温的炙烤,特别是素有“火炉”之称的长沙,气温已经逼近40摄氏度。在这样持续的高温桑拿天气里,专家提醒我们,要小心“情绪中暑”。
据了解,“情绪中暑”是一种因季节性情感障碍而出现的心理疾病,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当中暑的炎热天气持续不断,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时,人体的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显著影响。这时,人们往往容易缺乏耐心,情绪波动变大,甚至出现失控的情况。
“情绪中暑”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情绪易激惹,人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脾气,同时出现健忘和睡眠问题。二是情绪压抑和心境低落,患者可能长时间闷闷不乐,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三是个性改变和行为异常,比如无心工作,疑心加重等。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放如副教授指出,“情绪中暑”的易感人群主要包括五类人:室外高温作业的重体力劳动者和年老体弱者;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人群;情绪波动较大的个性脆弱者;内向且不善交际的人群;以及儿童和青少年。
专家建议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情绪中暑”。要平衡饮食,正常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减少高温作业的时间,增加午休时间。及时补充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以及具有降温、“降火”功效的食物和饮料,比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少食油腻食物也有助于调节情绪。
在这个炎炎夏日里,让我们记住一句话:心静自然凉。我们的情绪是可以借助外在的食物调节来影响的。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饮食健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就能有效避免“情绪中暑”。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愉快、轻松的夏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