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华社长沙的报道中,中国研究者发现了一份古老的公文,揭示了秦始皇两千多年前对“仙药”的追求以及中央集权的高效运作。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张春龙研究员在研究秦代洞庭郡迁陵县衙署档案时,偶然发现了关于秦始皇求“仙药”的公文。这些公文用毛笔书写在窄长木片上,详细记录了县一级对秦始皇的草药贡献。其中,“都乡黔首毋良药芳草”、“琅邪献昆陯五杏药”等文字,生动描绘了当时的社会景象。
这批秦简于2002年在湖南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出土,总计字数超过二十万,时间跨度从秦朝建立到灭亡。这些简文涵盖了政治、军事、民族、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了一些关于医药卫生的内容。这是继兵马俑之后秦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理解秦朝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张春龙表示,从简文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对求“仙药”的重视通过官方文书直接下达到了地方,公文所到之处无论有无“良药芳草”,均有公文回复。这显示了当时秦王朝权力的高度集中和行政效率之高。专家指出,这是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统治下中央集权的一个缩影。
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馆长彭成刚也介绍了简文中关于医药的内容。尽管数量不多且零散,但经过专家学者的共同解读,仍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其中涉及的“公文简”相当于今天的跨省区行文,而药方简的数量可能远超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这表明秦代的医疗体系已经相当完备,中医的治疗手段如艾灸、针刺、熨法、方药等已经融入其中。
专家还推测秦代可能存在一种规范的“官定处方集”,类似于现代的国家药典成方。随着对里耶秦简研究的深入,可能会有更多关于医药考古的重要发现。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医学史、推动现代医药卫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里耶秦简被视为继兵马俑之后秦古的又一重要发现,填补了史记、汉书对部分秦史无记载的空白,其重要性堪比甲骨文对商史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