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和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很多人在面对感冒或其他轻微不适时,倾向于自行用药。这种做法是否安全呢?近日,南京的一项涉及千人的大规模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近半数的人在感冒时选择自行用药,南京的安全用药现状堪忧。这一发现背后,反映出市民对于用药安全的意识相对薄弱,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项由中国药科大学发起的暑期实践“心药计划”所进行的大型调查,涉及近千名市民参与。结果显示,高达63.5%的受访者对于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缺乏必要的科学常识。这一数据令人忧虑,凸显了公众在用药知识方面的巨大缺口。
安全用药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在这项调查中,当人们被问及“通过什么途径使用药物”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选择医生处方。其余的则选择了药店推荐、朋友介绍、广告宣传或其他途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半数的人会选择在药店直接购买药物,或者在面对孩子的小病小痛时,通过网络查询相似病例后自行用药。
一位受访的李先生表示,由于医院看病需要长时间的等待,他通常会选择在药店购买药物来治疗感冒发烧、过敏等常见疾病。实际上,像李先生这样“小病进药店”的市民并不在少数。这也反映出市民对于快速解决身体不适的愿望与对用药安全的忽视之间的冲突。
资料显示,我国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占用药者的比例高达12%至32%。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即使是面对轻微的不适,也会随意购买并滥用药物。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对个人健康造成损害,还可能加剧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构成威胁。
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意识刻不容缓。我们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和医生指导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安全用药的知识和技巧。和相关机构也需要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公众的健康,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