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的盛大节日——3·15晚会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新闻办公室主任陈熙同作为新闻发言人,进行了一次权威发布。他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近期发现了一批来自澳大利亚的澳妙可婴幼儿配方奶粉,其数量竟然高达52312罐。这些奶粉在保质期的处理上出现了异常,让人对其质量产生了极大的疑虑。
这批奶粉的问题在于,它们的产品保质期被篡改。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其中有的奶粉罐底的产品保质期有明显的擦拭痕迹,中文标签与罐底的保质期明显不符。例如,有的中文标签标注的保质期为一年前的某个时间,而罐底的保质期却延长了许多。这种行为显然在挑战消费者的信任底线。这不仅关乎奶粉的品质安全,更是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
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对此事做出了反应。根据第133号公告,从今年四月开始,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境外预先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严禁境内加贴行为。这一举措的实施显然是为了确保奶粉质量的安全和透明度。从五月起,未经注册的境外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更是禁止进口,这也无疑为消费者安全提供了一道重要的保障。
对于这一事件,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迅速采取行动,封存了问题奶粉,并对相关企业展开调查。质检总局也已经发出警示通报,要求各机构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验把关力度。已经向澳大利亚官方通报了这一情况,要求其进行全面调查。这一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在购买时更要提高警惕,特别是要留心查看奶粉罐上的中文标签是否真实可靠。除了检查标签是否标注有食品名称、配料表等基本信息外,更要仔细核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真实一致。只有确保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才能放心购买和使用奶粉产品。请大家在购买食品时务必保持警惕,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来源法制网)更多新闻请阅读更多专业报道以获取全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