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防治疾病的秘密武器
运动,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行为,更是防治疾病的秘密武器。它不仅能够改善骨皮质血流量,阻止骨量丢失,还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但运动的方式和强度,也需要我们明智地选择。
对于年轻人来说,大负荷、爆发性的运动方式无疑是锻炼的最佳选择。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的骨质疏松症预防运动方案中,力量训练、健身跑和行走都被视为有效的方式。只要骨骼肌受到足够的拉力和张力,就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跑步、跳跃、俯卧撑、负重蹲、推举哑铃等练习,能够帮助25至40岁的人群长时间维持高峰值骨量,避免或减少骨丢失。这些大负荷、爆发性的训练,如同给骨骼进行一次的“按摩”,使其更为强健。
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全身有氧运动则更为适合。走、跑交替、登山、跳健美操、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登楼梯、游泳、骑自行车等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还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骨折好发部位的专项肌力训练。虽然大负重、爆发力的运动对骨骼有诸多益处,但对于老年和体弱者来说,单纯采用这种方式可能会对循环系统造成压力。
不同的运动方式,还能预防不同部位的骨折。登楼梯、、跑步、跳跃可以预防股骨和髋部骨质疏松症造成的骨折;体操训练、太极拳、太极推手则有助于预防腰椎骨折;握力训练、俯卧撑、推举哑铃则能预防上肢骨折。
运动的强度也是关键。运动强度要适中,过大可能对骨骼造成过度刺激,过小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老年人、体弱者应选择中等强度,一般达到最大心率的70%~85%。无论耐力训练还是力量训练,每次运动时间最好在40分钟至60分钟之间。
运动是我们抵抗疾病的最佳武器。它不仅能够强健我们的体魄,更能够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但我们要明智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让运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