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的与实践:从“管办不分”到“管办分离”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讨论如火如荼。长期以来,公立医院面临着“管办不分、政事不明、以药养医”三大难题,被视为医改中的“硬骨头”。随着成都市、鞍山市和北京市等地的勇敢尝试,公立医院改革开始迈入新的篇章。
“裁判员”与“教练”的双重角色一直是医疗卫生部门备受抨击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管办分离”成为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共识。改革势在必行,因为只有将管理职能与运营职能分离,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和高效。
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表示:“中国公立医院的硬件、规模、技术已与国际接轨,最大的瓶颈在于管理。”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北京市等地纷纷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局,尝试“管办分离”的新路径。这些新设立的医管局旨在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管理公立医院。
成都市是全国首个成立医管局的城市,其医管局在国资委下挂牌,与卫生局并列平行。成都市医院管理局副局长何杰表示,他们的做法被视为另类,但也得到了卫生部的关注。与此鞍山市医管局也于2011年挂牌,负责管理当地的公立医院。尽管医管局与卫生局有天然的关联,但这并不妨碍其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的医管局成立,它属于卫生局下的“二级局”,负责管理北京市的直属三级医院。这种结构是否能真正实现“管办分开”引发了人们的疑虑。北京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对这种模式表示担忧,指出这种“分开不分家”的方式可能会影响到公平性和公正性。
公立医院改革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各地都在积极和实践,试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无论是成都市的“管办分开又分家”,还是北京市的“教练与裁判员”模式,都是对这一目标的努力。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确保公平、公正和高效的管理,真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智慧,共同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