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认为产妇在月子期间不宜过早活动,以免伤害身体,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好心办坏事,对产妇的健康恢复并不利。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产后静脉栓塞这一常见疾病。
产后静脉栓塞是产妇在月子期间容易遭遇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产后第一周,栓塞的发生率较高。静脉栓塞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以下肢最为常见。除此之外,门腔静脉、肠系膜静脉、肾静脉、卵巢静脉及肺静脉等部位也可能受到影响。
产后静脉栓塞的发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在怀孕期间,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增加,而溶解血块的因子会减少,这种现象在产后会持续一段时间,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怀孕后期增大的子宫会压迫深部静脉,阻碍血液回流,导致血流缓慢、淤滞。分娩过程或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也会使产妇的血液循环变得缓慢,导致血液淤积在深部静脉中,进而形成血栓。
产后静脉栓塞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后果。它可能导致下肢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引起或加重孕期原有的静脉曲张。当栓塞发生在小腿的静脉时,小腿皮肤上可能出现一条条血红的肿胀血管,引发疼痛。当大腿形成血栓性静脉炎时,整个下肢的皮肤都会变得肿胀、疼痛。盆腔静脉栓塞可能导致产妇出现高热等症状。而最可怕的是,如果血块随着血液流动跑到肺部,就可能引发深部静脉栓塞,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有效预防产后静脉栓塞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孕期避免久站久坐,经常变换体位。可以穿上高弹力的袜子或使用弹力绷带,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2. 注意孕期生活细节,避免磕碰静脉瘤,用过热或过冷的水洗澡,并及时纠正咳嗽和便秘等问题。
3. 避免孕期并发症的发生,如妊娠综合症等,这些并发症会增加静脉栓塞的几率。定期进行孕期检查是及早发现问题的最好方法。
4. 孕前及产后都应积极运动。运动可加速血液循环,预防产后静脉淤血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即使在怀孕后期和产后,也应坚持适量运动。
为了防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产妇可以在每天起床前做一些活动脚趾的运动,然后动动脚并抵住床边压压,再左右移动。产后第一周是栓塞多发期,产妇应及早下床活动,这是预防产后静脉栓塞的关键。通过这些预防对策,我们可以有效减少产后静脉栓塞的发生,保障产妇的健康。掌握由小到大逐步增加的运动原则,尤其是剖腹产分娩的产妇更需循序渐进。
如果剖腹产妈咪的会阴部无裂伤、疲劳已消除、身体状态良好,可在产后12小时内尝试坐起进餐进水。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8小时就可以尝试坐起,稍微活动一下身体。在产后第一天,早晚先在床边坐上半小时,第二天开始在房间里慢慢行走,每天逐渐增加活动量,让身体逐渐适应。
剖腹产手术后的产妇也不应长时间静卧。术后知觉恢复后,应尽早开始活动,如翻身、伸屈肢体等。术后24小时后可以试着下床慢慢行走,这样有助于深部静脉血液流动,避免血栓形成。为了防止身体出现问题导致血液浓缩,产妇应注意补充水分,纠正脱水状态。术后6小时可以开始进食一些流质食物,如蛋花汤、藕粉等。肠道正常排气后,可以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稀粥、鲫鱼汤等。
除了日常活动,输液时也应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避免下肢输液导致的静脉壁损伤和血栓形成。一旦产妇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必须及时就医。预防静脉炎的最佳策略是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腹产的产妇,都需要重视运动对产后恢复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伤口愈合,提高身体免疫力。也要注意休息和营养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让我们共同关注产后妈妈的健康,为她们提供科学的护理和支持。实习编辑嘉瑶为我们带来的这篇文章,旨在提醒广大产妇注意产后恢复的重要性,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