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性,活得更自由、丰富、个性,但仍缺失一种东西——那就是丰富的快乐和稳健的幸福。在这个法治社会中,人们应该有权利生气。我看到许多人,面对淡水河畔的污染,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却选择了沉默。
为何你不生气?为何你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你以为不生气、退让、忍耐就能解决问题吗?看看那些摊贩占据的混乱街道,看看那污染严重的淡水河,再想象你疼爱的孩子每天都在呼吸着可能含有化学毒品的空气。难道你要让他们成为这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吗?不,你不能。今天你不站出来,明天就可能轮到你的下一代。请你大声地表达你的愤怒,告诉你的公仆、卫生部门、环保部门你受够了!你必须要站出来,告诉他们你很生气!
身为母亲的你是否是一个好母亲呢?如果你只是满足孩子们的基本物质需求,而没有时间和他们交流、陪伴他们成长,那么这个母亲可能只值二十分。如果你不仅关心他们的物质需求,还花时间和他们交朋友,那么这个母亲可以得到四十分。真正的满分母亲,应该是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是家庭的灵魂。即使你在家里尽力做一个好母亲,面对外界的压力和挑战,比如教育制度对孩子们的压迫,你是否足够应对呢?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从近代以来,中国女性的解放和争取自身地位的运动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从波伏娃的论断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的地位仍然受到社会政治变革的影响。要想了解今日中国女性主义运动的方向和目标,以及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找答案。
我们不仅要关心家庭,还要关心社会。我们要敢于表达愤怒,敢于挑战不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女性的独立和解放。请你站出来,为了你自己,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所有的女性,发出你的声音!从古至今,广大贫苦妇女一直处在社会的底层,她们不仅承受着政权、神权和族权的压迫,更深受男权传统的影响,背负着沉重的性别歧视和压迫。新中国的成立为女性解放带来了曙光。
建国后,中国女性的地位逐渐提升,她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权利。1958年,全国有600万中国妇女摆脱了文盲状态,她们积极参与到农业经济社会改造中,加入农村经济合作社的人数达到1亿2千万。城市女性就业人口也大幅增加,几乎达到了1949年的十倍。
在建国初期,女性的地位追求和塑造更多地被政治化。样板戏中的女性角色,如方海珍,更多地展现出的是党委书记的形象,而她们的私生活、家庭、亲属等情况却被忽视。女性本身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被弱化,她们被塑造成与男性一样的国家建设者和保卫者形象。这种政治化的表达方式虽然为女性表述自身问题和表达自我愿望提供了一定的可能,但实际上却使女性的性别身份被忽视。
改革开放的到来,不仅宣告了政治化时代的过去,也为中国女性带来了全新的自我意识觉醒的契机。经济的增长和全球消费主义的进入,让女性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根据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报告,预计到2015年,中国独立生活或已婚未育的年轻女性的总购买力将增至2600亿美元。在消费领域,女性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她们主导着家庭的日常开销和购买决策。
这种消费主义的繁荣背后,实质上是掩盖了两性权力分配和使用的不平等。大约40%的城市女性消费额流向了化妆品和其他奢侈品消费。大众娱乐媒体,尤其是电视,成为推动这种消费虚假女权主义的首功之臣。它们通过展示美丽、时尚和奢侈的生活方式,诱导女性追求外在的美丽和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对真正的女权主义的追求和对性别平等的思考。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我们应该认识到,女性的独立地位不仅仅在于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的独立地位,更在于她们对自身价值和性别平等的认知。我们应该鼓励女性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追求真正的性别平等和女权主义。我们也应该反思消费主义对女性的影响和误导,让女性真正地拥有选择和决策的权利,而不是被消费主义所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