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引起了广泛关注:“河南考生难,难于上青天。”仅仅几个字眼,便道出了无数河南学子的辛酸。高考,对于河南的考生而言,仿佛是一场硬战,其艰难程度堪比攀登蜀道。
河南,作为高考大省,考生数量连年位居全国之首。你瞧,2021年,全国共有1078万考生踏入高考战场,其中河南考生便高达104.6万,占比近十分之一。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125万,几乎每十个考生中便有一个来自河南。
这意味着,在高考的竞技场上,河南的考生所面临的竞争对手比其他省份要多出数十倍。一分之差,便可能淘汰千人。全省125万考生中,仅有一线的一本名额13万个,一本率勉强达到10%。而在这10%的录取率中,还包含了部分河南省内高校的“二本院校一本招生专业”的名额。
相较于其他省份,河南考生的处境显得尤为严峻。例如,江苏的一本上线率是30.1%,而北京则高达42.75%。而在重点大学的录取上,河南考生面临的困境更为突出。211录取率仅为4.1%,985录取率更是低至1.1%。对比之下,天津的985录取率却高达5.8%。
在河南,高校资源的匮乏也是一大难题。省内仅有一所211大学,985高校更是无从谈起。由于各高校的招生计划多向本省考生倾斜,部属高校的属地计划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如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给予湖南本地考生的计划比例大多低于18%,而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给予属地省份的指标却超过50%。
以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为例,今年预计招生900人,其中450个名额不向外省发放,仅在本省择优录取。对于河南考生而言,想要上好大学更是难上加难。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一座211名校,为了照顾本省考生,不得不先尽力招收本省学生。但如果完全按照分数来招的话,郑大的学生群体中,河南考生将占据大多数。
尽管同一张卷子,但不同省份的考生面临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河南考生人数众多,但许多高校(尤其是985高校)在河南的招生计划却相对较少。考生多而招生少,导致许多高校的河南省投档线水涨船高。真正决定一个省份的考生在该高校投档线高低的最根本原因是该省的高考人数以及高校在该省的招生人数。
在人生的赛道上,有的人如行云流水般轻松抵达终点,比如A。而有的人则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汗水与坚韧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如同B。他们的目标都是那个闪闪发光的终点——理想大学。
A可能是来自某些教育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他们享受到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可以轻松地冲向终点。对于那些来自高考压力巨大、挑战重重的省份的考生,如河南河北等地,他们的道路则显得尤为崎岖,他们就是B。当这些考生历尽艰辛抵达终点时,却可能会遭受既得利益者的指责。
他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自己不努力,怎么考得上好大学?”仿佛指责他们不应该抱怨环境的不公,只因为那些既得利益者正是受益者。这种指责并不公平。他们忽略了这些考生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他们忽略了这些考生为了追赶目标所付出的努力。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幸运而忽视他人的困境,不能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忽视他人的努力。我们不应该指责那些面临挑战的考生,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让每一个考生都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我衷心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顺利抵达心中的理想大学。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他们的未来铺设一条光明的道路。愿每一个考生都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的辉煌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