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史诗巨作的影视改编之路
在90年代的文学大潮中,《白鹿原》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陈忠实先生倾注六年心血创作的这部小说,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堪称一部巨大而奇异的史诗级文学作品。
自从1992年在《当代》连载以来,《白鹿原》被改编为各种版本,包括秦腔、话剧、舞台剧以及电影。每一版本都试图展现原著的独特魅力,然而往往难以完整呈现原著宏大的世界观和丰满的内容,令人感叹。
2012年,电影版《白鹿原》问世,虽然承载着众多原著粉和电影观众的期待,但其票房和评分却不尽人意。这部时长156分钟的电影,在原著宏大气场的映衬下显得支离破碎。面对原著错综复杂的故事架构、丰满多元的人物性格和关系,电影版难以全面展现其魅力。
原著中,陈忠实先生以尖锐的历史政治观和大胆的性爱场面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这些元素在电影中则显得棘手,甚至令人“谈虎色变”。电影是要票房的,这些敏感元素无疑给电影的传播带来了挑战。
电视剧版《白鹿原》的导演刘进接手这一巨作时面临巨大压力。他坚持原则,不愿轻易涉足这部难以驾驭的作品。当看到申捷写的剧本时,他被打动,最终决定执导这部史诗巨作。长达85集的拍摄,主演94位,群演4万多人次,拍摄227天,总投资2.3亿。这些数字足以证明剧组对故事的认真态度。第一集播出后,豆瓣的高分也肯定了他们的努力。
电视剧以秦腔特有的粗犷动人将观众带入古朴苍茫的秦地。剧情直截了当,财主家的少爷白嘉轩用重礼提亲却遭遇挫折,展示了西北男女的感情表达方式:含蓄又直接。导演刘进是个完美主义者,从画面质感可见其对作品的认真态度。
剧组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从天苍苍野茫茫的原上风光,到古风质朴的祠堂和牌坊,再到一碗油泼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制作水准。甚至连演员的面庞都充满了油画质感,仿佛让人置身于电影的视觉享受之中。
电视剧版《白鹿原》为了贴近角色真实,要求演员自带农民本色。为此,演员们提前一个月进驻陕西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并亲身体验农活。经过这一体验,演员们的肤色晒黑了一个色度,身形也瘦削了许多,为角色塑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让演员的服装更加贴近农民身份,剧组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对服装进行做旧处理,让服装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气息。这样的细节处理,彰显了剧组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
视帝张嘉译饰演剧中的主角白嘉轩,这位陕西人对《白鹿原》这部小说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凭借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将白嘉轩的仁义和决绝的双重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陈忠实笔下的白嘉轩是一个儒家思想的实践者,他虽未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但却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完美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张嘉译的演绎,让观众看到了白嘉轩的坚定与原则,同时也看到了他的情感与决断。
秦海璐饰演白嘉轩的第七任媳妇仙草。原著中,仙草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角色。秦海璐的演绎,让人们看到了仙草的坚韧与不屈,她不仅打破了“魔咒”,还为白嘉轩生育了四个子女。她的表演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女性的坚韧与力量。
鹿子霖的饰演者何冰,他的演技让人们信服。他完美地诠释了鹿子霖这个角色的善良与狡猾,举止间都充满了角色的神韵。
剧中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角色是田小娥,由李沁饰演。原著中的田小娥是一个过渡性的女性角色,她的命运引发了白鹿原的灾难。李沁如何演绎这个复杂的角色,将是观众最为期待的部分。
虽然电视剧版《白鹿原》避开了《人民的名义》的热潮,但在《欢乐颂2》的档期播出,它的运气似乎有些背。相对于轻松愉快的《欢乐颂2》,题材沉重的《白鹿原》似乎成为了“小众剧”。无论是小众还是大众,一部好的作品总需要有人赞扬和支持。这不仅是为了这部作品本身,更是为了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良性发展。我们期待《白鹿原》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