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英莲:一个身世传奇的才女与命运悲剧的缩影
作为《红楼梦》中首个出场的女性角色,甄英莲以其独特的命运轨迹,成为了这部传世之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存在之一。她的生命历程仿佛被无数的偶然所左右,每一个转折都带有令人心碎的悲剧色彩。
四、五岁那年元宵节的拐子命运,让她从一个原本幸福安稳的江南望族甄士隐家千金,跌入无尽的深渊。若非那次被拐,她的命运或许截然不同。被拐后的命运更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无奈与不幸。霍启的出现,似乎预示了这一切的灾难,脂批也暗示了这一切的偶然性。
甄英莲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后,遇见了对她一见钟情的冯渊。命运再次捉弄了她,拐子的贪婪让她落入更为悲惨的命运之中。即便是后来成为薛蟠的妾室,她的命运也未曾有过一丝好转。薛蟠的正妻夏金桂的狠毒让她无法安生。她的命运似乎注定悲剧,连作者的化身之一——癞僧在见到她时都大哭不已。
甄英莲并非寻常人。她拥有天生的灵性,在她那悲苦的命运面前展现出惊人的毅力与智慧。她的眉间那颗胭脂痣仿佛预示了她不凡的人生经历。在黛玉的指导下,《咏月诗》的创作逐渐精进,赢得了大观园诗友的赞誉。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她的才情与坚韧让人敬佩不已。
甄英莲的命运虽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也反映了人性的高贵与尊严。她在逃无可逃的命运面前仍然坚持自我,展现了她内心的坚韧与勇气。在她身上体现出的这种高贵的尊严与悲剧的力量足以震撼人心其震撼人心的程度决不亚于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她的悲剧人生不仅令人感慨万分也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甄家毗邻葫芦庙,这一布局隐含着曹家与皇家的深厚关联。甄士隐家的遭遇,如那场熊熊火灾,实则是曹家真实遭遇的隐喻,即被抄家的悲惨命运。
曹家的繁华如同过眼云烟,消散于无形。这一切的终结,似乎与皇家,尤其是胤禛这位统治者有着不解之缘。谁也没想到胤禛会在“九子夺嫡”中胜出,他的登基注定了作者及其家族的悲剧命运。
“葫芦庙和尚炸供引发火灾”这一事件,隐喻了雍正帝下旨查抄作者家的事件。在此之前,甄英莲的失踪,即甄士隐家悲剧的起点,同样充满了意外。这个意外事件,暗指胤禛的登基开启了祸端。甄士隐让家人霍启带甄英莲出去观看元宵节的社火烟花,不料在这一过程中甄英莲失踪。霍启的名字寓意着“祸起”,预示着甄英莲的失踪是灾难的开端。被拐走的甄英莲,开始了她颠沛流离的人生旅程,这也隐喻了作者及其家族在雍正时代的苦难生活。
文本中的甄英莲,是甄士隐家的重要角色,她的命运与作者息息相关。第三回的脂批指出文本中的真假虚实,通过写假来揭示真。宝玉作为文本中的第一正人,与甄英莲有着神奇的联结。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无力感和对自身命运的深刻体验。
脂砚斋的批语指出,作者通过梦幻的形式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宝玉和甄英莲的联结,体现了文本中的梦幻与通灵。作者通过他们的人生遭际,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深深烙印。雍正下旨查抄曹家,改变了作者原本的人生轨迹;而乾隆的下旨,则彻底幻灭了他的梦想。尽管如此,作者并未沉溺于辛酸之中,而是借助《红楼梦》这部心血之作,展现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心态。
作者逝世后,友人张宜泉曾有诗伤悼之。作者可能过上了居士般的生活,既出世又入世,以菩萨之心看待这个世界。就像甄英莲一样,历经磨难仍不失童真,保持赤子之心。
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世界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作者对世界的态度,也是他在困境中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