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原报道略有调整)
近日,山西、内蒙古、河南等八个省份相继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高考改革正在全面启动。这些省份已确定从2022年开始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并于2025年整体实施。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为实行“3+1+2”模式。那么究竟何为“3+1+2”模式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山西省,印发的《山西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将不再实行文理分科。高考将使用全国卷,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和另外三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总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各占150分,按原始分计入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历史等科目,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再选科目则以等级转换分计入总成绩。
内蒙古自治区也发布了类似的高考改革方案。在“3+1+2”模式下,考生同样需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考,试卷由全国统一命题。考生还需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一门首选科目,并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两门再选科目。首选科目按原始分计入总成绩,再选科目则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总成绩。
河南省的《河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规定,自2025年起,河南普通高考也将实行“3+1+2”模式。考生的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50分。从2027年起,外语科目中的听力部分将计入外语成绩总分。
四川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也明确了“3+1+2”模式的具体实施细节。考试不再分文理科,考生的文化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和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选择考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再选科目则以等级转换分呈现。
这些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还涉及到招生录取方面的调整。除了提前批次外,本科和专科将分为两个批次进行录取。还将按照考生选考物理组合、历史组合两个类别分别进行招生计划、划线、投档和录取。
这些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旨在更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行“3+1+2”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这些改革措施也为高校选拔更适合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改革的推进,我们期待未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深入进行,云南、陕西、青海等多个省份已相继发布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核心内容在于从传统的“文科”和“理科”分类转变为更加灵活的“3+1+2”模式。这一改革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在云南,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高考将采用新的“3+1+2”模式。这一模式意味着,考生不再只是简单地选择文科或理科,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除了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考科目外,考生还需要选择物理或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并在思想政治、化学、地理、生物学中选择两门作为再选科目。这样的选择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有助于高校选拔更为合适的学生。
录取方式上,这些省份的高校招生将按照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考生的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选择性考试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其中,首选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再选科目则以等级转换分计入。这种录取方式更为科学、公正,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除了传统的统一高考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也是本轮改革的一大亮点。这一考试评价方式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以及社会同等学力人员,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入学方式。这样的改革不仅有助于引导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选择,也为各类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打开了方便之门。
总体来看,这些省份的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旨在构建一个更为完善、更为公正的教育评价体系,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需求。这样的改革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尝试,有助于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