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区的六大学区划分表公布的早晨,八卦工作室的平静被打破。终于,备受期待的朝阳区六大学区的成员学校名单被揭晓了!这让一直关注教育资讯的家长们激动不已。
“大学区”今年无疑是教育圈最热的词汇之一。随着北京西城区的多校划片政策以及深圳等城市“大学区”政策的出台,长春的家长们也开始热烈讨论这一话题。许多家长对于“大学区”与“多校划片”存在误解,认为它们是一样的。在长春,这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深圳从2015年起就开始试行大学区招生制度,家长可以为孩子报读2~3所学校,按志愿和积分进行录取。而在北京西城区,的政策中明确了三类适龄儿童自2021年开始采取多校划片入学方式,这一政策主要限制了在特定房产地址的学位提供。
那么,长春呢?怕大学区不来,怕大学区乱来,但其实长春市早已有“大学区”政策。朝阳区的大学区工作始于2008年,将区属学校及驻区中省市直属学校纳入统一管理,形成“1+N”管理模式。南关区则在2010年初划分了六大学区,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学质量。二道区也组建了七个大学区,实行大学区管理,以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长春的“大学区”模式,是一种管理模式的改变,而非入学方式的改变。各城区采取“大学区”管理模式的目标是促进区域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大学区内的学校教研互动,深入交流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那么,大学区学校间都干些什么呢?其实,主要是通过开展系列教学开放活动和教研活动,实现校际互动、教师互动、教学互动。这些活动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让不同学校的师生有了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朝阳区的教育革新步伐坚定而有力,以强校带动弱校的发展模式,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联盟体系——六大学区联盟。在这一体系下,各校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集结在一起,共同成长,共享资源,优化办学。这种集优化发展模式的背后,是朝阳区教育局的深思熟虑与长远规划。
近期,朝阳区教育局启动了“青蓝工程”互动月活动。以学校、大学区、教育集团或城乡联盟为单位,共有460对师徒参与,其中包括幼儿园和职业学校。通过名师示范课、徒弟汇报课等形式,这一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旨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一活动的举办,不仅彰显了朝阳教育的团队精神,也体现了其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提升。
朝阳区的几所中学也在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六十八中学举办的第四届求实杯教学大赛,吸引了众多教师参与,进行了激烈的公开课竞赛。而部分学科的省市教研员、教育局领导以及各校教师也纷纷参与了这场听评课活动。活动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足以看出朝阳区教育的热闹与活力。
四十五中学则举办了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与新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活动。这场活动不仅吸引了进修学校的领导、大学区联盟校的骨干教师,还吸引了众多教育同仁的参与。朝阳实验教育集团也在青蓝工程师徒互动月活动的载体下,举办了第一届“青蓝杯”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启动仪式。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展示了朝阳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也体现了其对青年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在这片教育的热土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无论是名校还是弱校,都在共同的努力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朝阳区的教育革新之路,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更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这一切的努力与付出,流产网深感欣慰并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对朝阳区的教育活动有何看法?对未来的发展有何期待?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们的观点与想法。让我们一起为朝阳教育的明天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