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报道,在202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揭晓之际,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刘畅副教授接受了东方网的专访。他提到,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整体难度适中,与去年相比并无显著变化。大部分材料作文的题材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考生们可以轻易地从自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刘畅指出,今年的各地作文题目材料跨度广泛,从古典名著《红楼梦》到现代奥运会,命题视野愈发开阔。特别是全国甲卷的作文题,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灵感,让人眼前一亮。这一题目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板块相结合,为考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虽然有些考生可能对《红楼梦》的材料感到畏惧,但刘畅认为,只要把握了题目中的思考方向,从模仿、借鉴、创新的角度入手,就能轻松应对。
全国乙卷的作文题材为《北京双奥之城》,要求考生围绕“跨越,再跨越”的主题展开思考和感受。刘畅认为,与甲卷相比,乙卷的材料更为清晰,但写作时切入点要小,避免空发议论。他建议考生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来谈论“跨越,再跨越”的主题。
全国新高考Ⅰ卷则从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中取材,属于典型的“第一眼惊慌”型命题。刘畅解释,考生不要被围棋术语所吓倒,其实这三个概念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只有掌握了事物的一般规律,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全国新高考Ⅱ卷则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主题,引导考生思考“选择•创造•未来”。刘畅认为这一题目比较宏观,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立足点,需要考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洞察力。
今年北京卷的作文题目也颇具特色,分为“微写作”和“作文”两个部分。微写作部分包括撰写招新启事、设计核酸检测点标志并阐述理由,或以“像一道闪电”为题进行抒情文字或小诗的创作。刘畅评价道,这些题目设计新颖,既考察了考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文学创作兴趣。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多样化且富有,既考察了考生的知识储备,也考验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便在考试中展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天津高考卷的题目围绕着“烟火气”,这个看似日常却又充满深意的主题。烟火气,那是老百姓生活的气息,是街头巷尾熟悉的热闹,是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考生们被要求珍惜和守护这份烟火气,同时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奉献和担当。
刘畅老师指出,这四个词——珍惜、守护、奉献、担当,可以成为考生们写作的切入点。特别是在疫情之下,如何守护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奉献和担当,更显得意义非凡。对于考生们来说,他们应该也有自己的生活感受,可以将这些情感融入作文中,让文章更具感染力。
与此浙江高考卷的题目则聚焦于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开拓创新。这是一道地域性很强的题目,立意高远。刘畅老师认为,材料中的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距离可能有些远,但考生们可以从环境与人的关系角度去写,也许会更容易把握。好的环境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青年人才,而这些人才又可以为时代做出巨大的贡献。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是时代与个人的双向奔赴。
考生们需要注意,不要只关注到第二段青年人才的开拓创新,而忽略了第一段所提到的人才工程为青年人才创造的良好环境。只有全面理解材料,才能更好地展开文章,写出有、有广度的作文。
在此,东方网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高考题目中汲取灵感,为自己的写作添砖加瓦。无论是珍惜烟火气,还是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开拓创新,都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大家能够深入思考,写出有温度、有的文章。东方网将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服务,祝大家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