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杨思远小朋友满脸兴奋地走进教室,一见到老师便分享了他昨天玩吹泡泡的经历。他兴致勃勃地说:“我昨天玩吹泡泡了,但泡泡总是吹不大。”看着他那双充满好奇与期待的眼睛,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教育契机。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踮脚、下蹲等动作,并提升他们与同伴间的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而活动的重点将聚焦在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手拉手,变成一个巨大的“泡泡”,并随着儿歌的节奏变化“泡泡”的大小。活动中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泡泡”变化的形状。
为了充分准备这次活动,我们准备了吹泡泡的玩具材料,并引导孩子们在吹泡泡时细心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我们还准备了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泡泡飞高了,泡泡变大了,泡泡吹爆了。”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带孩子们去户外玩吹泡泡游戏,让孩子们观察老师吹泡泡的动作,并发现泡泡的变化。接着,我们回到教室,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孩子们对泡泡的兴趣。然后,我们一起进行游戏,边说儿歌边做游戏,让孩子们体验游戏的乐趣。
在游戏中,我们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一个个小小的泡泡,随着儿歌的节奏变化,孩子们会做出不同的动作。例如,“泡泡飞高了”时,孩子们会立起脚尖;“泡泡变大了”时,他们会拉出一大圆圈表示泡泡的扩大;而当“泡泡爆了”时,他们会一起击掌并齐声说“叭”。
活动结束时,每个孩子都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泡泡。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踮脚、下蹲等动作,还提升了与同伴间的团结合作能力。他们在游戏中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活动结束后,我深深地反思了这次教学。我认为,通过吹泡泡这个简单的游戏,我们成功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不仅在游戏中获得了乐趣,还在游戏中学会了知识和技能。我相信,这次活动将成为他们美好童年的一部分。在明媚的阳光下,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户外,手中捧着充满泡泡水的吹泡器。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兴奋,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吹出五彩斑斓的泡泡。在阳光下,泡泡闪耀着绚丽的光芒,仿佛是一个个小小的彩虹,悬挂在空中。孩子们兴奋地跑来告诉我,他们看到了泡泡飞向蓝天,好像小小的梦想在飘舞。
这场游戏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玩耍,更是一场学习与的盛宴。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用他们的感官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他们在吹泡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能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他们在游戏中活泼、大方,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合作,这些个性品质将让他们终身受益。
这个游戏也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实践力和创造力。他们善于观察泡泡的形态变化,勤于思考泡泡飞行的原理,乐于实践吹泡泡的技巧,勇于创新,尝试不同的方法吹出不同的泡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体验快乐和成就,对科学充满浓厚兴趣,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也变得更为积极。
如果再次教授这节课,我会增加一个有趣的环节——让孩子们去抓泡泡。让他们在抓泡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弹跳能力,同时增加游戏的乐趣。我还会鼓励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玩游戏,这不仅是一次对课堂学习的延伸,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机会。
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孩子们不仅在游戏中获得了乐趣,更在乐趣中获得了成长。他们的个性品质、学习品质、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这是对他们人格构建的一次完美实践,也是对教育目标的一次生动体现。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对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帮助,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