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实告知过去健康史
1、药敏史麻醉药物发生过敏几率很低,但还是有。有过敏史人士需告知,让医生做好预防过敏与急救的准备。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影响麻醉药物用量,比如精神药物(安眠药、“摇头丸”等)。
2、重要病史心脑血管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胸前疼痛,晕倒,心血管支架,起搏器,肾移植等重要病史。
3、酗酒史也会影响麻醉药物的用量。
4、头面口腔情况全麻时,会在患者面部扣紧面罩和使用金属喉镜,应告知整容史(如隆鼻术),牙齿松动,假牙,以便特殊保护,避免麻醉气管插管时,脱离掉入气管。
5、女性例假避开手术与例假同一时间。
6、数小时之前吃喝必须如实告知。以防麻醉时胃内食物返流进入气管肺,发生非常严重并发症。
二、现在做好以下事情
1、告诉亲人(未成年人必须告诉父母或监护人)寻求亲朋好友、同病房病友心理支持。
2、准备好身份证,医疗保险,大手术还需要准备献血证或召集亲朋准备互助献血。
3、手术前禁烟酒。可能需要停止服用某些药物,医嘱需要吃的例外。术前禁食6-8小时,禁饮2-4小时。
4、穿戴饰品保暖防感冒,手术前剪头发,剪指甲,不可化妆抹口红。手镯、戒指、耳环、现金不允许带人手术室内。
5、设法让心情平静,建议练习深呼吸、冥想等。
6、专科额外准备以肺科手术为例,术前深呼吸训练、咳嗽、咳痰训练。
三、积极乐观对待未来
做好相应手术治疗后心理准备,了解手术麻醉对身体的客观影响。
1、心理上准备
情绪影响心跳、呼吸;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转化、利用功能;影响睡眠、影响免疫功能;继而影响康复能力。疾病的转归,无论从医学、哲学还是宗教均需积极乐观的态度。
(1)医学层面,受6个因素影响①疾病本身所处的阶段(轻重),②个人心理素质及配合医疗态度,③个人既往健康及遗传情况,④主管医生掌握的医疗水平及责任感,⑤所在医院综合水平及协调能力,⑥当下大医疗环境积极或消极。上述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对待医生治疗的态度。择期手术病人,如果有不适合所在医院手术治疗可靠依据,应该果断拒绝手术,转往到适合的专科医院。
(2)哲学观,先有疾病,后有治疗方法,借助美国结核病治疗医生特鲁多名言“有时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话既概括了医学的功能,也坦言了医学的局限。这种局限性既来自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来自医生作为人而非神!
(3)宗教,前因后果,非人力能够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的态度,平和乐观地面对,配合治疗。
2、麻醉后不适
半麻后,麻醉药物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全消除,手术结束后,双下肢可能稍有阻碍,或其他不适。
全麻(非插管),麻醉药物消除需要一定时间,残余作用对敏感的人士,可能表现为话多、胡说;也可能表情淡漠。在特殊条件下,手术后可能无法配备生命体征监测仪器,这时作为陪护者保持警觉,确保病人对话能回答简单问题,保持呼吸道通畅且呼吸正常。
(图片为本院2009年非插管全麻,行颈部淋巴结核病灶清扫术,麻醉前做正念心理辅导,术中病人展现愉快面容。非插管全麻在术中保持口鼻可视状态,或扣紧面罩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确保呼吸正常)
全麻(插管)清醒后喉咙常会有不适,这是由于全麻时,需要放一条塑料导管(单腔管)到气管内(胸科手术需要放一条结构更加复杂的双腔导管),导管连接麻醉呼吸机替代人的正常呼吸。
3、手术后伤口疼痛手术后可能需要放置下列其中的管道,吸氧管、胃管、胸腔、腹腔引流管尿管。苏醒后会疼痛,建议做手术后镇痛治疗。需要提示的镇痛治疗并非完全无痛,而是减轻疼痛。用1、2、3...10个等级对疼痛评分,如果不用疼痛治疗则10分痛,使用后会降到3分左右痛。
4、配合各种专科康复训练
如骨科比如,需要活动肢体,胸科手术需要做深呼吸、咳嗽等肺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