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天问一号着陆的惊魂九分钟

  • 生活知识
  • 2025-11-04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上演的“惊魂九分钟”,无疑是整个任务中最具挑战、技术难度最高的时刻。这短短的九分钟内,探测器需要将自身速度从相当于约每秒5.5千米(或每小时约两万公里)的高速度降低到零,并且这一切都要自主完成,无法依赖地面的实时控制。这一过程和技术挑战可以细分为以下阶段和要点:

天问一号着陆的惊魂九分钟

一、阶段详解

1. 进入大气层

着陆巡视器以特定的姿态进入火星大气,防热大底朝前,利用气动外形(球锥结合设计)实现初次减速,克服高温和姿态偏差,使速度降低约90%。

2. 降落伞减速

在火星大气中展开专用的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但由于火星大气的密度仅为地球的1%,减速效率有限,因此需要优化气动设计以实现平稳减速。

3. 动力减速与悬停避障

反推发动机点火,探测器在距离火星表面约100米的高度悬停。通过搭载的传感器,快速成像并在短短的10-15秒内自主选择安全的着陆点。

4. 缓冲着陆

通过四条着陆腿的缓冲装置吸收冲击,最终稳定降落在乌托邦平原南部的预选区域。

二、技术挑战的三大难点

1. 通信时延:火星与地球之间的信号传输存在至少18分钟的延迟,这使得探测器必须完全自主决策,无法依赖地面的实时干预。

2. 复杂环境适应:火星的大气环境相对于地球更为复杂和稀薄,导致减速效率降低。需要融合气动、降落伞、发动机反推等多种技术,实施多级减速策略。

3. 地形风险:尽管着陆点选择在平原,但仍需规避潜在的障碍物。在悬停阶段,探测器需要快速完成精确的避障计算,以确保安全着陆。

三、时间与速度的管理

整个着陆过程仅约9分钟,而从地球发送的指令至少需要18分钟才能到达火星。这再次强调了自主控制的重要性。探测器在这短短的9分钟内,需要从高速状态降至静止,经历气动摩擦、降落伞展开、发动机反推等多个阶段的减速。

此次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火星软着陆的国家,更标志着深空探测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不仅是对我国航天技术的巨大挑战,也是对全球火星探测技术的一次重要推动。

下一篇:没有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