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明令下上海仍有企业拒绝阳性康复者

  • 生活知识
  • 2025-11-04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尽管上海市已经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对新冠阳性康复者存在歧视行为,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未能遵守规定,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

明令下上海仍有企业拒绝阳性康复者

部分企业出于对风险规避的考虑以及违法成本较低的心态,错误地认为阳性康复者存在复阳或传播风险。他们试图通过减少用工隐患来降低运营成本。这种认知和行为却忽略了法律的规定和道德的要求。事实上,现行法律对于就业歧视的处罚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违法成本仍然偏低。比如,劳务派遣公司在违规后可能只需配合调查或接受宣传告诫,并未面临实质性的惩罚,这无疑加剧了企业的侥幸心理。

信息管理的漏洞也是导致歧视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早期求职者可以通过“随申办”App查询近三个月的核酸记录,部分企业利用这一机会筛查阳性史人员。尽管后期该功能已调整为仅显示1个月内记录,但此前形成的歧视惯性仍然难以消除。甚至有些劳务中介建议求职者隐瞒感染史,反映出用人单位与中介合谋规避监管的可能性。

法律执行与社会观念的双重困境也是企业敢于违反规定的原因之一。尽管《就业促进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已经明确禁止歧视,但在实际维权过程中,劳动者往往面临举证难、诉讼周期长等问题,导致法律的威慑力在这些企业面前显得不足。部分企业仍将“不招阳过人员”视为隐性筛选标准,甚至一些知名企业也曾被曝存在类似现象。这反映出社会对传染病康复者的偏见尚未完全消除,一些企业正是利用这种社会心理来规避责任。

面对这种情况,上海已经采取行动,通过立法强化就业平等保护,并调整健康信息查询权限以切断歧视链条。要根治这一问题,还需要多管齐下。一方面,需要持续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提高企业的合规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劳动者救济渠道,让劳动者在遭遇歧视时能够便捷地维权。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倡导,消除社会对传染病康复者的偏见,形成尊重、平等的社会氛围。

消除企业招聘中的歧视现象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平等的就业环境。

上一篇:我们是最后一代
下一篇:没有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