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长安区作为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统高发区域,每年都会有不少病例。这种病由汉坦病毒引发,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依赖鼠类传播。对于这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一、流行病学特征
西安长安区的出血热发病率约为4%-8%,是西安市的重点疫区。该病一年中有两个明显的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秋冬之交,即10月至次年1月,第二个小高峰则出现在春夏之交,即4-6月或5-7月。主要传染源是野外生活的黑线姬鼠和居民区的褐家鼠。传播方式多样,包括接触鼠类排泄物、呼吸道吸入污染气溶胶以及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
二、临床表现与治疗
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包括发热以及“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颈、上胸发红)。其典型病程分为五个阶段: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治疗原则强调“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以及就近治疗。
三、预防措施
预防出血热,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措施。适用于16-60岁的人群,出血热疫苗共需接种3针。防鼠灭鼠也是预防出血热的重要措施。保持环境卫生,清除鼠类孳生地,食物也要做好防鼠措施。个人防护也很重要,野外活动时建议穿长袖衣物,避免在鼠类活动区域坐卧,必要时佩戴口罩。食品安全同样不能忽视,水果蔬菜要彻底清洗,剩饭菜要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出血热几乎不会出现人传人的现象。关于“吃草莓导致出血热”的网传谣言,农业部门和专家已经明确否认。田间、野外、建筑工地工作者以及学生群体发病率较高,这些人群应特别注意防范。
当前(2025年6月),正值出血热发病的小高峰期间,市民应提高警惕。若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希望大家能对出血热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做好防范措施,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