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个地方的交通部门纷纷发出网约车市场饱和预警,揭示了行业供需严重失衡的严峻现状。以下是关于这一现象的详细梳理:
一、主要城市市场饱和状况观察
郑州,这个繁忙的交通节点,主城区内已有39家网约车平台、持证车辆高达3.5万辆。令人惊讶的是,每天竟然有约6千辆网约车闲置。这些车辆背后的司机们每日辛勤工作9.5小时,平均却只接到大约十几单生意,毛收入仅约二百多元。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司机的月净收入甚至低于零元。西昌,一个美丽的城市,出租车数量众多,万人出租车拥有量高达四十辆以上。然而网约车市场同样面临困境,尽管有将近三千辆网约车,但日均营运车辆仅有约两千辆,单车日均营收勉强超过二百元。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代表,网约车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在超过十二万辆持证车辆中,每辆车的日均订单量仅为十二点几单。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三十多万持证司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行业核心问题凸显
收入下滑已成为多地网约车司机的共同困境。许多司机的月净收入跌破零元,甚至扣除成本后的时薪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过度竞争同样困扰着司机们。在重庆,尽管有十一万多辆车参与竞争,但仅有四万多辆车能够稳定接单。厦门的部分司机甚至面临订单收入不足的问题,行驶三十公里的收入甚至不足一元一公里。除此之外,平台抽成争议也日益引发关注。一些平台在高峰时段高达百分之四十六的抽成让司机们苦不堪言。更有一些平台通过“订单转卖”等方式层层克扣司机收入。这些问题共同加剧了行业的压力和挑战。
三、风险提示与建议
面对当前形势,政策预警尤为重要。郑州、西昌等地已经呼吁从业者谨慎对待购车入行的方式,建议先尝试短期租赁试运营以降低风险。在行业出路方面,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暂停新增运力的审批,转向动态调控的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对于网约车从业者来说,当前的市场已经进入调整期,需要谨慎评估市场风险并寻求合理的出路。作为行业观察者和参与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市场形势的严峻性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并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