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原则与误区
治疗原则
儿童哮喘,作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其本质需要长期且规范化的治疗。即使症状暂时消失,也不能擅自停药,因为这可能使气道损伤持续,甚至增加成年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这是每一位家长和医护人员都需要深刻认识的原则。
治疗选择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被首选作为治疗药物。局部给药的方式,使其安全性更高,规范使用并不会显著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这一治疗策略的选择,基于对哮喘病理生理的深入理解和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精准把握。
避免误区
关于哮喘,存在许多不科学的认知误区。“自愈论”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约60%的患儿在青春期症状可能得到缓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哮喘就此“消失”。仍有12%-35%的患儿在成年后可能会复发,因此早期干预而非等待自愈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对于运动限制的理解也需要调整。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二、日常监测与家庭护理
症状识别
要密切关注儿童哮喘的症状,如夜间或清晨加重的喘息、干咳、胸闷等。这些症状可能是哮喘发作的预兆,需要及时采取行动。也要警惕运动后或遇冷空气时加剧的呼吸困难。
居家工具
在家中,可以使用峰流速仪每日记录呼气峰流速值,以发现气道阻塞的迹象。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FeNO)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评估气道炎症的水平。
环境控制
超过80%的哮喘患儿与过敏有关。定期筛查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并采取措施减少接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除螨、空气净化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
三、预防与应急管理
预防措施
要避免哮喘发作,需要避免接触烟雾、冷空气等诱因。在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也是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的有效方法。
应急处理
如果哮喘急性发作,应立即使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如果症状未缓解或出现“三凹征”,则需要即刻就医。在家庭中,了解并熟悉这些应急处理方法,对于保障孩子的安全至关重要。
四、心理与社会支持
消除羞耻感
哮喘儿童在规范治疗下可以正常学习生活,因此无需过度保护或限制社交。消除对哮喘的羞耻感,让孩子自信地面对生活,是家长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家庭与医院联动
定期复诊(建议每3个月一次)是关键的。参与哮喘行动计划,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可以更好地控制哮喘,提高生活质量。
五、延伸学习资源 拓展知识视野 深化理解 助力康复之路
对于哮喘儿童及其家长来说,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哮喘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哮喘儿童父母必读》等权威资料提供了深入且实用的信息涵盖诊断标准、药物使用、脱敏治疗及心理干预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这些资料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哮喘问题为孩子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同时也有助于家长在面对孩子突发状况时做出正确决策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