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细腰宫里露桃新

  • 生活知识
  • 2025-06-12
  • www.shiguanyingerw.cn
  • 生活知识

细腰宫里露桃新,这是唐代杜牧咏史诗《题桃花夫人庙》中的一句诗。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与历史典故的巧妙融合,深情地描绘了春秋时期息夫人的遭遇与处境。

一、背景解读

杜牧的这首诗,是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借古讽今,以息夫人的故事为线索,暗含对晚唐社会的深深感慨。桃花夫人,又称息妫,是春秋时期的息国国君夫人。因楚文王灭息,她被掳入楚宫,尽管生有两个儿子,却终生不言。

二、意象

1.“细腰宫”指的是楚宫,这里运用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暗讽楚王的荒淫。通过这个借代,我们可以感受到楚宫的环境,以及息夫人被囚禁的屈辱处境。

2.“露桃新”表面上描写的是春日桃花带露绽放的景象,这与“桃花夫人”的称呼相呼应。但深层含义中,“露”暗喻了脆弱、易逝的命运;而“桃新”则既指时间的流逝,又隐喻息夫人在楚宫中的沉默与无奈。

三. 艺术手法的运用

1. 双关讽刺:杜牧通过“细腰宫”与“露桃新”的对比,巧妙地运用双关语,既点明了息夫人的悲剧源于权势的压迫,又以“楚王好色”暗讽统治者的荒诞腐朽。

2. 历史隐喻:全诗以息夫人与晋代的绿珠对照,一忍一烈,一苟活一殉情,鲜明地批评了息夫人的忍辱苟活,凸显了诗人对气节的褒贬态度。

四、全诗关联

诗的后句“脉脉无言度几春”,进一步刻画了息夫人的隐忍。而最后一句“可怜金谷坠楼人”,则以绿珠的刚烈反衬,深化了历史反思与道德评判。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将历史与现实、讽刺与隐喻、批判与反思融为一体,展现了杜牧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意象、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它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也反思历史,思考现实。

上一篇:奥斯卡-施密特
下一篇:没有了

人工授精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