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览
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日益融合,对于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在此背景下,中国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和改革措施,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该计划不仅着眼于当下的人才需求,更致力于推动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
这个计划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此,它确立了两种培养模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对于那些渴望深入学术研究的学子,计划提供了授予工程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途径。这些学位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模式。全日制模式主要针对在校学生,时长为硕士2-3年,博士3-4年。非全日制模式则面向在职人员,为他们提供了在工作之余继续深造的机会。
为了加强实践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了“项目制教学+校企协作+双导师制”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将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并在企业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学业。例如,重庆大学的工科试验班(卓越计划)就包含了电气工程、计算机等六个卓越班,这些班级的特色就是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该计划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在阶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已经启动,目标是在5年内建成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截至2025年,已经成功开展了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
二、高校名单及卓越计划专业覆盖情况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是这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分三批进行建设,每一批都包含了一批代表性高校。这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广泛覆盖各个工程领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都有大量的专业被纳入卓越计划,涉及的前沿领域日益增多。例如,第三批建设高校就强化了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的产教融合培养。特色案例如湘潭大学的“韶峰班”,实现了全班保研的佳绩;重庆大学的卓越班则允许学生全校跨选专业,充分展现了计划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动态
的动态显示,第三批建设高校在招生政策上更加注重前沿领域的产教融合培养。对于那些对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感兴趣的学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具体的招生政策可以通过各校官网或教育部平台查询,以便获取最准确、最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