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鸡眼
鸡眼,常生长于足趾及足底前端的一种皮肤问题,是由于长期的摩擦和压迫导致的局部皮肤角质层增生。其形态像鸡的眼睛,因此得名。鸡眼的大小通常如豆大或更大,表面光滑或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呈淡黄或深黄色。中心有一个倒圆锥状的角质栓,这个角质栓嵌入真皮,尖端压迫神经末梢,导致行走时产生疼痛。除了足跖前中部和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缘,鸡眼也可能出现在趾背等部位。发生于4到5趾间的鸡眼,由于汗浸渍,可能呈现灰白色浸软角层,称为软鸡眼。
如何诊断鸡眼
鸡眼的诊断主要根据其在掌跖部位的角质增生性损害。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做出诊断。鸡眼与胼胝的主要区别在于鸡眼呈现倒圆锥形角质增生,行走时疼痛明显;而胼胝则为扁平片状角质增厚,范围较广,通常没有痛感。鸡眼还需要与跖疣进行鉴别。跖疣可能散发于足跖各处,不限于受压部位,损害大小如黄豆,表面角质增厚。
鸡眼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鸡眼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特别是在行走时更为明显。鸡眼是由于局部皮肤角质层增生形成的硬结,常常出现在足底、趾间、趾背等长期受摩擦和压迫的部位。鞋子不合脚或过紧是引起鸡眼的常见原因。鸡眼的大小通常稍高于皮肤,中央呈浅黄色,周围颜色较深。
鸡眼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鸡眼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合适、宽松的鞋子,避免造成脚部畸形。
2. 当感觉到脚部某一部位受到挤压和摩擦时,应及时使用鸡眼垫、顺趾器、分趾器、护趾套等足科支具来减轻压力。
3. 使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矫形鞋垫,改变足底受力,减轻摩擦。
4. 避免使用药物性鸡眼膏治疗,以防引起感染。
5. 经常泡脚以软化鸡眼和脚垫。
脚上长鸡眼怎么办?
脚上长鸡眼后,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各种腐蚀药物,如外敷水杨酸。另外还可以将橡皮膏中央剪一个圆孔,大小与鸡眼一致,贴于患处,并撒上水杨酸粉。一般每3到5天换一次药,每次换药前先清除残留药粉和软化的角质。亦可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
对于疼痛明显的鸡眼,可以采用鸡眼挖除术。局部后,用尖手术刀沿角质栓边缘处作环形切口,夹出鸡眼。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痛苦,所以现在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涂抹包扎法来减轻痛苦。一些产品如克鸡尤涂抹剂在这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