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不断攀升,我们面临着肠病毒侵袭的威胁。最近,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发出警报,台东地区已进入肠病毒流行期,全台湾的疫情也正处于上升阶段。由于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增强患者的体力,以让人体有能力对抗病毒。除了病患期间的营养补充外,我们还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均衡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勤洗手是减少病毒接触的有效途径。
那么,何时需要洗手呢?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机:准备食物前后、吃东西前、照顾病人前后、接触伤口前后、如厕后,以及帮幼儿换尿布或清理浴厕后等。打喷嚏、咳嗽和擤鼻涕后,接触动物、饲料或排泄物后,以及接触垃圾后也要及时清洗双手。
关于如何正确洗手,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要点:
使用干净、流动的水将双手冲湿。避免使用不流动的水洗手,以防多人重复使用造成二次污染。水温适中即可,无需过烫,以免手部不适。
接着,用肥皂泡沫搓洗双手,特别注意手背、手指间和指甲缝隙。肥皂的接口活性剂能够有效去除手上的脏污和微生物。目前的研究并未显示额外添加抗菌物质的肥皂相较于普通肥皂有更大的健康功效,因此一般人无需特别使用抗菌肥皂。
然后,刷洗双手至少20秒,这个时间大约相当于唱两次“生日快乐”歌的时间。台大医院还为大家提供了具体的洗手步骤:“内外夹弓大立腕”。
完成上述步骤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双手,将污垢和病菌冲掉,并确保将肥皂泡沫冲洗干净,避免皮肤不适。
使用干净的毛巾或风干机擦干双手。潮湿的双手更容易滋生细菌,传播病菌。
除了勤洗手外,我们还应注意其他生活习惯。如咳嗽、打喷嚏时避免用手掌遮挡,改用肘部。饮食中避免过多糖分,多吃蔬果,摄取丰富的抗氧化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定时补充水分。充足的睡眠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因素。避免接触门把、电梯按钮、电脑键盘等容易残留病菌的物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许多人平时惯用酒精消毒,但酒精并不能杀死肠病毒!根据“肠病毒防治工作指引”,醛类、卤素类消毒剂(如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以让肠病毒失去活性。肠病毒在超过一定温度时会失去活性,因此食物应经过加热处理,衣物和用具也可定期用热水清洗,并在阳光下晾晒,利用紫外线进一步杀菌。
《酒精无法杀死肠病毒!预防感染的洗手绝招这样做》这篇文章提醒我们:面对肠病毒的威胁,正确洗手是预防感染的关键。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抵御病毒的侵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