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如斯里兰卡、印度、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地,居民们有一种独特的习惯:咀嚼槟榔或“那斯”。这一习惯背后隐藏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对于口腔癌患者来说,他们的病史往往伴随着长期的槟榔咀嚼。这种混合物的咀嚼会导致口腔粘膜上皮基底细胞分裂活动增加,从而增加口腔癌的发病率。
张先生的故事是一个生动的警示。他,一个常年跑长途货运的汉子,因长期驾驶的疲劳,寻求各种提神方法,最终发现了槟榔的提神效果。两年下来,他的口腔内壁逐渐变得粗糙,进食变得困难,甚至饮水都感到疼痛。医生的检查发现,他的口腔粘膜已经大面积纤维化,状况犹如一张裂纹满布的树皮,再不及时治疗就可能走向癌变。
口腔癌,这个在全球排名第六的常见肿瘤,可以发生在舌、颊、颌骨以及牙周组织的任何部位。男性患者的人数是女性的1至5倍。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口腔癌的发病率也在急剧上升。年龄越大,风险越高。从30岁到60岁,口腔癌的发生率急剧上升。
吸烟和饮酒是口腔癌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每天吸烟的支数和烟龄都会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饮酒量越大,口腔癌的发生率也越高。例如在日本,男性的饮酒量比女性高出60%,其口腔癌的死亡率也更高。使用含漱剂中的酒精含量超过25%,长时间且频繁使用也会增加患口腔癌的危险性。对于含有高浓度酒精的含漱剂治疗口腔白斑,更可能引发癌变。
槟榔中的槟榔素与口腔粘膜中的生物碱发生反应,可能导致口腔粘膜纤维化或白斑病。这些病症都是口腔癌的前期病变。临床表现为张口困难、有麻木感以及发生溃疡等症状。对于那些已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来说,癌变的风险更高。对于那些喜欢嚼槟榔的人们来说,如果出现口腔粘膜白斑、口腔溃疡久治不愈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这是一个关于健康与习惯的警示故事。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在追求短暂的精神提振时,往往忽视了长期的健康风险。张先生的经历提醒我们,任何对健康的妥协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疲劳时,应该选择更健康、更平衡的方式来保持活力,而不是走向危险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