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学界因一对“基因编辑双胞胎”的诞生掀起热议。这对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诞生的双胞胎,激发了人们对基因编辑与试管婴儿之间差异的广泛好奇和深入讨论。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透露,世界上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消息一出,短短数小时内,就引起了122位科学家的强烈反响。他们共同发表声明,对此次未经严格安全性审查即开展胚胎基因编辑表示强烈谴责。深圳市卫计委也已介入调查此事。
那么,基因编辑技术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呢?
这次备受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是在健康的胚胎上进行特殊改造,并在缺乏透明监管的情况下让孩子秘密出生。这种试验不仅风险巨大,而且整个过程的隐秘性也令人担忧。许多科学家指出,被修改的基因将通过这两个孩子最终融入人类的基因池,给人类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这与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有着显著的区别。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采用基因检测筛选出有基因缺陷的胚胎,选择优质的胚胎进行移植,这个过程不会对基因造成任何改变。而基因编辑婴儿则涉及到胚胎基因的改动,由于人类基因的突变具有极大的不可控性,因此风险极高。
对于贺建奎所声称的通过基因编辑使婴儿免疫艾滋病的说法,也遭到了广泛质疑。实际上,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就可以阻断艾滋病毒的父婴感染。在试管婴儿过程中,有一种被称为“洗精”的精液处理技术,可以用于优选精子。这项技术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旨在提高受精成功率,降低畸形胚胎的形成,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表声明指出,基因编辑婴儿严重违反了道德和有关规定,已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尽管有个别科学家对此持肯定态度,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都将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禁忌之地。
这一不仅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也让公众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关注。人们开始思考,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平衡科技进步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保障人类安全和利益的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这无疑是对人类智慧和道德的一次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