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在2022年8月28日那个晴朗的早晨,芜湖一中的高三学生们迎来了跑操训练。某班级的教练为了让学生充分热身,安排了一系列下蹲动作。谁料,次日部分女生便出现了大腿的不适,酸胀、疼痛等症状明显。经过医院的详细诊断,竟有13名学生因横纹肌溶解症而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其中,症状较轻的学生在输液后回家休息。
至9月6日,好消息传来,已有8名学生顺利出院,其余5名的状况也在逐渐好转,预计次日即可康复。
校方回应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芜湖一中迅速做出反应,坦诚地发布了通报。学校承认在此次事件中,因准备不充分、工作不细致而导致不良后果,为此深表歉意。学校也承诺会制定更为科学的后续学习方案,未来在安排体育活动时会更加细致和合理。在此期间,学校领导及教师更是多次到医院陪伴、慰问学生及其家长。
专家
横纹肌溶解症,这一因剧烈运动可能引发的病症,其症状包括肌痛、尿液变色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肾衰竭。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运动需要循序渐进,突然的、高强度的训练很可能引发身体的不适。
专家指出,学校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科学设计锻炼计划,做好运动前的体质排查、热身及过程监护。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关注那些体质特殊的学生。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学校存在“突击加码”锻炼的问题,这提醒我们,学校在规划体育活动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警示案例
回首过去几年,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2019年河北某初中的初三学生因完成350个下蹲而急性肾衰竭;2020年江西某初中的学生完成200个深蹲后也确诊了横纹肌溶解;甚至还有学校在高温下进行军训,导致学生身体不适住院。这些事件都引发了社会对校园运动安全管理的广泛讨论。我们必须强调,在追求体育锻炼的也要平衡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的健康是教育的根本,容不得半点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