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南北夹击,高考面临多重考验
一、气象异常现象频发
南方多地遭受暴雨侵袭,红色预警不断(如广州小时降雨量高达50毫米),而华北地区则气温飙升,炎热指数突破40℃,形成了罕见的“冰火两重天”局面。这种极端天气状况给今年的高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应急响应措施全面启动
面对这样的天气挑战,各地纷纷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广东部署了2000辆应急送考车,确保考生能够安全、准时到达考场;同时建议考生规划备用路线,以防内涝影响。在合肥,考场全面配备空调,以应对高温高湿的环境。
三、考务安全面临新挑战
高考期间,考务安全同样不容忽视。设备故障成为一大隐患,尤其是外语听力设备,一旦出现卡顿或故障,很容易引发群体维权事件。例如,2023年江西吉安就曾出现过听力卡顿的情况,导致考生情绪崩溃。为了防止作弊行为,多地考点启用了AI智能巡查系统,试卷保密室则实行24小时视频回放制度,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四、考生健康危机凸显
考前焦虑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考生健康的隐形杀手。极端行为预警不断,如河南某高三生在距离高考倒计时11天时轻生,令人痛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为考生提供防护建议:备药指南,推荐蒙脱石散止泻、氯雷他定抗过敏,同时要避免使用含嗜睡成分的药物;防暑措施,建议穿着透气浅色衣物,携带无味降温贴。
五、政策变动带来的冲击
随着高考政策的不断调整,一些新的变化给考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复读限制是其中之一,国防科大等院校仅招应届生,公立高中禁设复读班,这使得私立复读费用暴涨。选科陷阱也是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理工科专业普遍要求“物理+化学”双选,某些省份的考生在选科时因疏忽而被调剂,例如某省就有6.8万考生因此受到影响。
六、考务保障取得积极进展
教育部已启动“高考护航行动”,致力于为特殊考生群体提供便利。例如为16名盲生命制盲文试卷,为1.4万残障考生提供便利服务。教育部也在严厉打击贩卖焦虑、诱导作弊等违法行为,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进行。这些考务保障措施的实施,为考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