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试管婴儿技术 >

集束手 二战德国集束手

二战时期,德军曾运用一种独特的武器——集束手(Geballte Ladung),这是一种通过捆绑多个单兵手以增加威力的临时改装武器。下面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武器的设计原理、实战应用、历史背景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差异。

一、设计与原理

集束手的基础型号以M24长柄手为核心,通常将七枚弹体紧密捆绑,仅保留中间一枚的木柄作为投掷握把。这种设计通过一根引信串联所有弹体,只需拉动单一引线,即可同步引爆所有手。单枚M24手含有165克TNT,集束后总装药量高达1.1公斤以上,显著提升了爆破威力。

二、实战应用

集束手在二战中的实战应用十分广泛。在坦克战方面,由于一战后期至二战初期的坦克装甲相对较薄(如英军早期型号),集束手能够破坏坦克的履带或铆接装甲。随着二战中后期坦克装甲的升级(如虎式坦克),集束手的效果显著减弱。它们也被用于攻击碉堡或建筑物,但主要是通过射击孔投掷,以杀伤内部人员,而非直接摧毁结构。集束手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投掷难度大(重量超过3.5公斤)、爆炸不同步的风险较高,且需要近距离使用,士兵的生存率低。

三、历史背景与淘汰

随着战争的进展,集束手的历史背景也逐渐显现出来。1943年后,随着德军逐步列装“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等专用武器,集束手逐渐退出主流。尽管M24木柄手的产量巨大(1943年超过2500万枚),但卵形M39同期产量更高(3322万枚),反映了单兵武器的多样化趋势。

四、与其他国家的差异

在不同的战场上,集束手的应用也存在差异。在中国战场,由于八路军装备匮乏,广泛使用了仿制M24的“巩式”手集束战术,但装药量仅有50克,威力相对有限。现代淘汰集束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坦克装甲技术的进步(如复合装甲)以及手破片化设计的转向,使得集束手的效力彻底失效。

集束手是二战时期德军的一种重要武器,通过捆绑多个手增加威力,具有一定的反坦克和攻击碉堡能力。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种武器逐渐被淘汰。通过深入了解集束手的设计原理、实战应用、历史背景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差异,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二战时期的历史,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武器的演变和发展。

上一篇:反恐精英cs2.0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