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下的苹果困境与挑战
库克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沉重地宣布,美国的关税政策正给苹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预计第三财季将因此损失近9亿美元,这一数字直接影响了苹果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这一政策波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显示屏、芯片封装等核心零部件都被纳入新关税之列,导致苹果全球供应链——尤其是中国的生产环节——遭受严重干扰。交货周期的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加,给苹果和其合作伙伴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场对此反应强烈。在财报发布的当日(2025年5月2日),苹果的股价应声下跌3.74%,降至205.35美元。年初至今,其股价累计跌幅已超15%。两大华尔街机构纷纷下调了对苹果的评级,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了近万亿元,约合1600亿美元。
苹果供应链面临的困境尤为严峻。众所周知,超过90%的iPhone是在中国组装的。如今,美国对中国、印度、越南等产品征收的关税(最高达54%)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飙升。库克在会议上的发言中无奈地表示,“对于未来的成本预估,我们如同在算命。”他还提到,如果生产线全部迁回美国,iPhone的售价可能会飙升至3500美元以上,而且新建一个像墨西哥这样的工厂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
除了供应链问题,苹果还面临着其他多重压力。法律方面的风险便是其中之一。加州的法院已经裁定苹果必须开放第三方支付系统,这一决策可能使苹果损失每年高达200亿美元的应用商店抽成收入。在AI战略上,苹果的Siri相较于竞品显得性能落后,设备端的AI限制影响了功能的准确率,部分服务被迫接入第三方模型。在中国市场,华为、小米等本土品牌的崛起正在挤压苹果的市场份额。
面对这些挑战,库克和他的团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短期内,他们派专机从印度空运iPhone进行囤货,并启动了190亿颗美国芯片的采购计划。在长期策略上,他们正在加速在印度和越南的产能布局,但面临着供应链配套不足的挑战。
当前,苹果正面临着政策、供应链、创新等多方面的压力。库克的发声更多的是一种危机管理,市场对于他后续策略的有效性仍然持观望态度。苹果能否成功应对这些挑战,重新找回增长的动力,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