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寂静的丹麦哥本哈根机场,一场突如其来的核酸检测“假阳性”风波在2022年2月掀起。这场事件涉及了54名中国乘客,他们在转机回国的过程中遭遇了意外的滞留。
事件的发生在2月8日。当时,200余名乘客从伦敦出发,经过哥本哈根转机飞往上海。在这群人当中,54名乘客被通知核酸检测结果呈现“阳性”。这些乘客在此之前已经通过了英国的双检测,并获得了中国驻英使馆的绿码。这次检测的结果却引发了争议,因为所有的检测都是由同一名丹麦检测人员操作的,而且检测过程并不规范。
当这个疑似出错的结果出来后,处理过程紧张而有序。经过复检,所有乘客的结果都转为阴性,但原来的航班已经起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驻丹麦大使馆不得不连夜介入,与检测机构、机场等多方进行沟通协调。到了2月12日,滞留的乘客被安排入住机场附近的酒店。
经过一系列的沟通和协调,终于在2月15日,47名乘客(部分人员已返回英国)顺利地乘坐北欧航空航班抵达上海。在登机前,乘客们自发地展示国旗,以此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之后,大使馆还发布了中转检测提示,明确认可了检测机构的资质。
虽然这次事件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但滞留时间长达五天,给乘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这也引发了对跨境防疫检测规范的广泛讨论。许多乘客认为这应该被视为重大的医疗误诊,并应该得到相应的赔偿。这次事件也凸显了使领馆在海外公民保护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这起事件中,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行动力,为滞留乘客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协调。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疫情期间跨境旅行所面临的特殊挑战和复杂问题。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类似的误解和错误能够得到避免,让跨境旅行更加顺畅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