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盗防闺蜜,一则真实的案例在公众面前上演。两位女性,李安琪和张月,是共同留学七八年的闺蜜,却没想到最终反目成仇。李安琪假扮算命大师,诈骗张月高达150万元。案件经历了一审、二审,近日二审结果出炉,却引发更多谜团。
一、闺蜜诈骗案二审裁定案件重审
一起留学澳洲的闺蜜李安琪和张月,本是最要好的朋友,却上演了一出戏剧化的诈骗案。张月指控李安琪假扮算命大师骗取其150万元。北京西城法院一审裁定,判定李安琪有期徒刑10年。李安琪不服,声称遭到诬告提出上诉。
在震惊的二审过程中,北京二中院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并发回西城法院重审。这一裁定让人不禁好奇,究竟谁在说谎?是一审判决有误,还是案件遗漏了关键性证据?
二、闺蜜诈骗案回顾
张月曾描述,李安琪介绍她认识了从未见过的男友袁某及其妹妹等人,通过微信与他们联系。期间,张月通过李安琪与香港“算命大师”联系,为袁某及其家人摆阵消灾。费用都是通过李安琪转给“算命大师”。
直到2016年3月23日,张月才发现这些人全都是李安琪一人扮演的。李安琪承认骗了她并退还了部分款项。然而在后续的调查中,李安琪提出了一系列反驳指控的理由。她声称与张月是好友关系,两人之间存在很多经济往来。其中包括:张月的亲朋好友要转钱给张月父亲、张月经常让她帮忙代购以及张月经常找她借钱等情况。这使得案件更加扑朔迷离,难以判断谁在说真话。
这起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思考。我们不禁要问,曾经的闺蜜为何会走到这一步?是金钱利益让人失去理智,还是人性的阴暗面被放大?这起案件也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涉及大额金钱往来时更要谨慎小心。希望法律能够早日还原真相,为这起案件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