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试管婴儿技术 >

村医用四件套疗法打败专家-

在河南安阳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87岁的李奶奶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从未接种过疫苗。高烧三天后,她使用了孙女李雪从北京寄回的抗原自测,结果显示她“阳了”。在家人的陪伴下,她前往家门口的小诊所寻求治疗。医生并未询问她的新冠感染情况,只是针对她的发热症状进行治疗,为她打了一剂抗生素,并开了安乃近药片。

随着疫情的蔓延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地区的新冠感染比例在快速上升。对于新冠的治疗,农村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做法。一些村医采用“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退烧药”的组合治疗方式,但这真的有效吗?

据了解,这种治疗方式中的抗病物包括利巴韦林等广谱强效药物和银翘散等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效果的中成药。激素和抗生素则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在口服退烧药方面,由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供应不足,一些农村地区的诊所会使用安乃近药片作为替代。

对于这种做法,一些专家表示担忧。他们认为,非必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来治疗新冠感染,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表示:“对于新冠感染者,非必要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相当于饮鸠止渴。”他强调,应该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在多地村医和村民的反馈中,记者发现抗生素在农村地区的使用相当普遍。一些村医表示,他们知道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有很多禁忌,但在面对严重病情的患者时,他们仍然会选择使用抗生素。一位村医坦言:“我们并没有条件和能力判断患者是不是出现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只要患者看上去有肺炎症状,我们都建议上抗生素。”

专家提醒,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村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谨慎评估,避免过度使用这些药物。

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医疗压力也在增加。一些村医表示,他们面临着药物储备不足、医疗资源有限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药物储备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发热患者,村医通常会提供退烧药或银翘散等中药进行治疗。但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他们可能会选择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来缓解症状。

农村地区的新冠治疗方式因地域、医疗资源、药物储备等因素而存在差异。在面临疫情挑战时,村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谨慎评估和治疗。公众也需要加强健康意识,避免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等药物。金冬雁警告,对于“新冠是自限性疾病”的理解不应过于狭隘。所谓的“自限性”涵盖了相当一部分表现出较重症状的患者。对于肺部状况的观察,通过CT检查,通常会发现双肺出现以“磨玻璃阴影”为主的影像学表现,这种阴影在多数情况下属于轻度肺部弥漫性阴影。即使是新冠无症状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这种阴影。但绝大部分情况下,这种轻度阴影可以自愈并被人体吸收,不会造成永久性的肺部损伤。只有当肺部阴影在24至72小时内迅速增加50%,形成所谓的“大白肺”,这种情况才会较为罕见且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抗原检测呈阴性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如果出现“大白肺”,其原因也可能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外,还可能是机化性肺炎的表现,特别是在那些曾有过急性感染史的个体中,可能出现肺部纤维组织增生的情况。在临床上,准确甄别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是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的首要步骤。对于机化性肺炎,使用激素治疗效果通常较好。

在农村地区,存在一些通过注射抗生素来缓解新冠病情的做法。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内科学(传染病)主任医师张振华表示,在感染高峰期或重症高峰期,对于确实合并细菌感染的病人,使用抗生素是有效的。但这种做法应谨慎,合并细菌感染的比例并不高,不超过10%。对于患有慢阻肺、哮喘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主要适应症是防治细菌感染。例如,左氧氟沙星片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轻、中、重度感染。根据新冠第九版诊疗方案,应避免盲目或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的主任医师彭劼也强调了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在使用抗生素前,需要找到证实可能细菌感染的临床证据。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短期风险,如精神萎靡和肝脏负担加重,还会增加长期隐患,如产生耐药性细菌和微生态失衡。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0年)》显示,注射给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而抗微生物药物的报告数量最多。

金冬雁特别警告说:“千万不要以为对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没有坏处。”实际上,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最近的研究显示,现在有数十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必须谨慎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作为免疫治疗药物的使用也需要慎重考虑,只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新冠患者。

正确理解和处理新冠病情至关重要。农村地区需要加强医疗知识的普及,提高治疗可及性,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做法。在应对新冠疫情的也要关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保护公众健康。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