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及代谢症候群,通常会想到它作为肾脏病的潜在风险因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脂肪在肾脏的外膜与腹部后方的腹膜之间堆积,导致这两层膜被逐渐分离。借助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如核磁共振造影和电脑断层扫描,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的实质。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肾脏的外膜与腹部的腹膜紧密相连,宛如一场营养的交响乐章,营养通过这两层膜自由交换(我称之为“内脏间的交通”)。当脂肪在这两层膜间堆积,脂肪层逐渐增厚,这种交通就会受到阻碍,导致肾脏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从而逐渐萎缩。这就是代谢症候群在肾脏上的具体表现。
这种现象并非仅见于肾脏。在影像学上,我们还可以在心脏、胰脏、肾上腺等其他内脏部位观察到类似的脂肪堆积现象。我称这种在内脏与内脏之间形成的脂肪层为“脂肪垫”。当这些脂肪垫逐渐增厚时,内脏之间的交流以及它们与周围组织的营养交换就会变得困难,导致内脏逐渐萎缩。
我们常常听到的“心肌肥大”通常被认为是由高血压或瓣膜疾病等引起。我提出,心脏周围形成的脂肪垫也可能导致心脏变大,这是代谢症候群的重要表现之一。随着心脏周围的脂肪垫日益增厚,心脏的每日跳动可能引发舒张功能异常,心脏逐渐肥大,最终可能导致心脏衰竭。
过去,医学界已经证实体内脂肪过多会导致各种发炎症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脂肪垫在阻碍营养流动的也会引发炎症。我在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研究会上首次提出“脂肪垫”这个概念,并做了一系列病例报告。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关注并引用我所提出的脂肪垫理论。
这篇文章《脂肪堆积内脏间 内脏萎缩之秘》由网友‘纵饮孤独’至本站。若您认为此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取得联系。同时请注意,内容仅供参考,读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研判。文章所描述的脂肪垫理论尚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