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避暑、防冷气与抵御湿邪的三重防护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盛夏的热浪滚滚袭来。人们在追求凉爽舒适的也要警惕一些因贪图凉爽而引发的健康问题。
夏日炎炎,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在露天乘冷过夜、饮冷无度等行为,可能会导致中气内虚,使得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享受清凉的也要注意身体的保暖,特别是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这符合养生之道。《养老寿亲书》指出,在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等处乘凉,易使贼风中人。夏季养生,要特别注意保养阳气,因为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除了防范风寒,还要谨防冷气病。冷气病是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可能出现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等症状,重者则可能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因体质较弱,出现的各种症状更为明显。
冷气病的发生主要有两点原因。人们每天多次出入冷气环境,导致人体多次经受冷适应的条件反射,无形中给心脏增加了负担。在中医理论中,夏季宜养心,夏季心脏的负担是很重的。久处冷气环境中的人在进入炎热的自然环境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细菌容易利用开张的毛孔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感染。
为预防冷气病的发生,建议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当感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特别是患有慢性病或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
还要防湿邪侵袭。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易损伤脾胃阳气。长夏时节,湿邪最易侵犯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长夏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以温食为主。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有食辣椒的习惯,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增添凉爽舒适感,并帮助消化。
在居住环境上也要切忌潮湿。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风湿关节炎等症。《黄帝内经》里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居住环境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
在夏季养生中,人们要注意避暑、防冷气与抵御湿邪的三重防护。保持适度的室外活动、合理的饮食、良好的作息以及居住环境的优化都是维护健康的关键。让我们在炎炎夏日里享受清凉的也保护好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