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试管婴儿技术 >

科普日现场,感受舌尖上的安全

在科技馆的“健康中国 食品安全”展区,一系列关于舌尖安全的讨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果冻里的增稠剂安全吗?食盐、酱油、食醋算食品添加剂吗?”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现场观众通过参与食品科普知识小测验,纷纷感叹增稠剂在果冻中的巧妙作用,不仅提升了食品的口感,还改善了肠道微生态。

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于9月15日至21日在中国科技馆盛大开幕。在食品安全展区中,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现场设置了关键词解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一体化装备展示、科学辟谣、食品产业链安全科普等内容,让观众在互动中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展区的桌子上摆放着果冻、海藻和彩色溶液等物品,引起了观众们的极大好奇心。原来这些都是用于现场科普实验的道具。王蓓老师向观众解释道:“果冻、凝胶糖果、酸奶等食品中常使用食品增稠剂来改善口感。这些增稠剂大多来源于我们身边常见的海藻和植物种子等。”她强调,对于品质有保障的食品,增稠剂的安全性无需担忧。

现场观众刘先生表示,之前对食品添加剂如增稠剂、香精等持有抵触情绪,但今天的科普知识和实验让他认识到,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食品添加剂其实并不可怕。

食品安全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而这背后,既需要食品安全战略的保障,也需要公众对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的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不少年轻人既不会做饭,也不懂食品营养知识。”食品安全科普应从中小学抓起。为此,教育部已推动食品营养知识科普,并将烹饪纳入中小学生义务教育课程,让孩子们通过实践了解食品在烹调过程中的变化,增加感性认识,进而提升对食品安全的理性认识。

《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修订版)》已于8月29日正式发布,展现了食品安全的普及工作正稳步推进。展区还展示了采用3D打印技术构建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装备,这些装备具有快速、低成本、易调试等优势,能帮助公众了解食品检验方法,掌握食品安全科学知识。

孙宝国表示,未来的食品将更具多样性、更高质量、更美味和健康。随着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迈向更高阶段,食品安全技术也将不断提升,让人民越来越满意。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