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又被称为“奶癣”或“胎敛疮”,是婴儿期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这种病症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但在冬季往往更容易复发。通常,这种病症会在婴儿满月后开始显现,好发于头面部,也可能影响躯干的多个部位。
婴儿湿疹主要有两种类型:干燥型和渗出型。这两种类型都可能出现在面部、颈部以及前胸等易受摩擦的部位。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的1~3个月开始出现症状,随着婴儿的成长,6个月后症状会逐渐减轻,到了1岁半左右,大多数患儿都会自愈。
对于干燥型婴儿湿疹,主要症状出现在眉间、头皮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和丘疹。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转化为慢性湿疹,出现浸润肥厚、抓痕、皲裂甚至结血痂等现象,伴随着剧烈的瘙痒感。这种情况在瘦弱的婴儿中更为常见。
而渗出型婴儿湿疹则更多见于肥胖的婴儿。除了红斑和丘疹,还会出现丘疱疹,伴随着剧烈的瘙痒感。当婴儿抓挠时,会出现大量的渗液,形成鲜红糜烂面。严重时,还可能影响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容易引发感染,导致脓疱、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并发症状。
为了有效预防和护理婴儿湿疹,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保持婴儿所处环境的清洁和干燥是关键,同时还要保持室温适宜。每天为婴儿更换枕巾,定期洗澡以维持皮肤清洁和湿润。值得注意的是,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并尽量减少化学洗浴用品的使用。婴儿的衣服宜宽松,不宜过厚,最好选用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到毛织和化纤衣物。
婴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细心呵护。婴儿湿疹虽然常见,但家长们仍需高度重视预防和护理工作,让宝宝们的皮肤健康得到保障,茁壮成长。希望家长们能对婴儿湿疹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照顾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