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审计报告解读:财政收支、民生保障与风险防控全
应国务院之委托,审计署于2023年6月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备受瞩目的2022年度审计报告。这份报告不仅全面反映了中央预算执行、财政收支的状况,更深刻揭示了民生保障及风险防控等领域的核心问题。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其中的核心内容。
一、财政收支概况
中央预算执行方面,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达到了10.76万亿元,支出总量则为13.41万亿元,赤字控制在预期的2.65万亿元,预算执行情况相对稳健。在财政投资分配上,国家发改委所管理的6亿元中央财政投资中,重点向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领域倾斜,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的发展。
二、审计揭示的问题
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中央部门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存在违规牟利、转嫁摊派等行为,涉及金额高达6.19亿元。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所属单位,总问题金额达到了惊人的109.85亿元。
在民生领域,从就业资金到住房租赁,再到教育经费和乡村振兴资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违规现象。稳岗补贴被截留骗取,部分地方职业技能培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公租房资金违规抵押融资现象突出;教育部门和学校违规收取赞助款的情况也令人震惊;乡村振兴帮扶资金因项目亏损或设施闲置未能有效使用。
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也不容乐观,部分央企存在资产违规出租出借、金融机构存贷业务违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国有资产的效益发挥,还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三、整改成效显著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工作一直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截至2023年9月,整改金额已经超过了9570亿元。为了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已经制定了超过1600项制度,并追责问责了2540余人。整改机制已经形成了“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的格局,并纳入了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工作。
四、政策与风险防控
在宏观调控方面,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则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在风险防范方面,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处置以及隐性债务增量的遏制等措施,都为国家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这份审计报告不仅反映了我国财政收支的概况,更揭示了民生保障及风险防控等领域的问题与挑战。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如需更深入了解详细内容,可登录审计署官网查阅公开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