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医生被免职后举报仍不断官媒质疑

  • 健康云
  • 2025-08-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近期,医疗行业频频曝出医生被免职后仍然遭受持续举报的事件,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对医疗监管体系的广泛质疑。以下是针对这些事件的要点梳理与分析。

一、典型案例回顾

1. 湘雅二院刘翔峰事件(2022年)

刘翔峰被举报涉嫌过度治疗,如无故指示患者进行化疗、随意切除肠管,以及滥用机器人手术。尽管医院免去了他的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职务,并停止了他的处方权和手术权限,但面对刑事追责的质疑,医院并未给出明确回应。此事引发舆论质疑,有声音指出刘翔峰的违规行为已持续多年,而医院仅在舆论压力下才做出处理。

2. 中日友好医院肖飞事件(2025年)

肖飞的问题主要在于手术中擅自离岗40分钟,以及婚内出轨并干预规培生轮转安排。事件曝光后,肖飞被吊销医师执照,禁止从业5年,涉事规培生董某的学历也被撤销。此事引发了关于“导师霸权”现象以及规培制度漏洞的反思。

二、官媒质疑的焦点

1. 内部调查公信力问题

湘雅二院的自查结果仅认定刘翔峰的行为为“不规范行为”,并未对切肠、伪造病历等严重指控做出回应。人民网曾发文质疑:“湘雅二医院能查出个什么?”公众对医院内部调查的公信力表示怀疑。

2. 系统性监管缺失

多起事件显示,违规医生往往长期未受到应有处理,直至舆论发酵才予以追究。国家卫健委在肖飞事件中建立了“医师执业信用档案”,试图强化长效监管,但仍有待完善。

三、行业治理进展

针对医疗行业的反腐风暴不断升级,对违规医生的处罚也愈发严厉。例如,在肖飞案中,采取了“吊销执照+从业禁止”的顶格处罚。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协和医学院修订了“4+4”项目审核规则,并引入第三方背景调查。国家卫健委还建立了15天快速调查机制,以提高对事件的响应速度。

当前,医疗行业的反腐斗争已从单纯的个体追责转向制度重构,但如何平衡行业自律与外部监督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同时也需要公众的监督与参与,共同为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行业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重建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