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的父亲李宝亮悲痛地声称,11月14日,他的女儿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当120救护车抵达隔离酒店时,竟然以“非重症”为由拒绝提供及时的诊疗。更令人震惊的是,医护人员并未详细查看患儿的情况。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女婴从首次呼救到入院耗时近12小时,最终不幸在次日凌晨离世。
官方的回应与调查:官方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给出了他们的结论。他们否认了家属指控的“拒诊和延迟1.5小时到场”的情况。据官方统计,救护车在12:08迅速出诊,并在12:29抵达现场。期间,与家属的多次沟通确认婴儿“病情稳定并已入睡”。
官方也承认在这起事件中,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应急处置能力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对此,相关部门已经对涉事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包括诫勉谈话、党纪处分等。
家属方声称,救护车到场后要求先进行抗原检测,得知父亲新冠病毒检测阳性后,拒绝转运婴儿(婴儿新冠病毒检测阴性),从而延误了救治。
而官方通报则表明,救护车到场后,经过驻点医生的评估,认为婴儿的状态相对稳定。并且,官方表示在后续的回访中,并未再次接到来自家属的紧急呼救。
这起事件不仅令人心碎,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1. 隔离期间的急救流程存在明显的漏洞。特殊群体(如婴幼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缺乏明确的应急处理标准。 2. 定点医院距离隔离地点过远,达到100公里。而且,在转运过程中,救护车还需要绕路接治其他患者,这无疑延长了救治时间。 3. 当医院接诊后,并未立即展开救治行动。只是简单地发放体温计,要求家长观察。 这起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疫情防控期间医疗急救体系的质疑。官方对此高度重视,对涉事人员进行了处理,并向家属表示了歉意。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事件并非首次发生。2025年郑州发生的“2·13女童术后昏迷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医疗透明度的关注。